近年来,沧源自治县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全县11个乡(镇)党(工)委、93个村(社区)建立农民服务站(点),实现了全县农民服务网络乡镇、村(社区)全覆盖。
打破原来各乡(镇)综合办公室和“七站八所”设置,实现一体化办公、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服务人员编制、服务隶属和工作职责归口单位不变,编制数、财政负担不增加。农民服务点选址全部在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所在地,方便群众。在各行政村建立农民服务点,由驻村干部和村(居)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共同值班服务,工作采取上下联动,行政村办理不了的提交服务站解决。制定工作流程图,对群众申办事项,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多头处理并联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出行不便上门(代理)办。强化政策收费管理,除规定收费外,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
实行处级领导挂乡驻村、科技干部挂村驻组、一般干部挂组进户包干制度,规定驻村干部工作时间、职责和任务,预约服务、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公开公示和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清晰明白。同时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加大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做到村事“天天查”,现场讲解有关政策、邀请村里宗族长辈调解、协调相关部门办理服务,村有效化解纠纷。村级农民服务站做到有一个固定场所、一块牌子、一部办公电话、一本登记簿、一套制度和一张便民联系卡。除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其他村干部采取轮流值班制度,村里的事情村里解决,形成事事有人办、时时可以办工作格局。
目前,全县形成以农民服务站(点)为主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群众通过农民服务站(点)享受到更多的“知政权”和“知情权”,变“民求官”为“我为民”,维护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稳定。建站(点)以来,全县11个农民服务站93个村(社区)农民服务点接待群众2.4万人次,解答咨询1.8万件,发现和整改隐患587件,解决求助问题1852件,调解纠纷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