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山东抓住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小型农田水利,精耕细作,变 耕地 为 耕水 ,疏通田间毛细血管,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收获、播种、浇灌,5亩小麦,德州市齐河县农民赵献法用了不到一个上午就轻松完成了,对他来说,今年 三夏 已经变成了 一夏 。
德州市齐河县西赵村村民赵献法说,我这不割了麦子,接着就种上玉米,接着就浇上水,最关键是现在浇水太方便了,拧开水龙头接着就浇水,它就跟吃自来水一样。
赵献法灌溉用水就来自100多米远的徒骇河,然而,守着这么近的水源,过去浇水费时又费力。两个劳力,连安装(泵)带浇灌得用两天时间。
老赵头疼的事也是国家一直关注的。2009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目的只有一个,打通农田水利 最后一公里 。一年后,经过公开竞争,赵献法所在的齐河县入围小农水重点县,随之而来的是中央、省市县3200多万的财政投入,由此也撬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兴修泵站、铺设管道,一场小农水会战迅速展开。
德州市齐河县副县长滕俊国说,纵向来说,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横向来说,我们整合了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7000多万用于小农水建设,合纵连横,争取发挥小农水项目最大效益。
资金捆绑使用,规划系统推进。
在齐河县小农水建设规划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资金来源的项目经过整合后,集中连片实施,整体推进,确保产生规模效益。
赵献法并不知道,这一年,明渠暗管、地上地下两张输水网络已经覆盖了齐河近5万亩耕地,他只知道,今年初,他和大伙的麦地通上了输水管道,在秋冬春连旱的情况下也没喊过渴。
德州市齐河县西赵村村民赵献法说,去年我的麦子打了1000斤,今年打了1100多斤,今年我秋季的这个玉米又有保证了。
不仅用水有保证,农民还能省水省钱。
德州市齐河县水务局局长李开军说,原来群众一亩地浇一遍水要用100方水,现在最多70方,能省10块钱。
从 耕地 到 耕水 ,三年来,山东从国家粮食产能大县中遴选了60个重点县进行小农水建设,这60个县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3%,粮食产量占全省的74%。三年来,60个重点县累计投入资金24.3亿元,新打机井1.17万眼,铺设输水管道1.4万公里,增加蓄水引水能力4.2亿立方米。
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唐传义说,这些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使一大批农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大旱之年效益非常明显,这60个县预计能够增产小麦6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