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时节,行走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的乡间田野,所到之处麦浪翻金,麦香阵阵;机器轰鸣,抢收抢种,随处能听到人们爽朗的笑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听到看到一桩桩新鲜趣事,眼前呈现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村干部担当麦收义务经纪人
6月9日上午,炎炎烈日下热浪袭人,平东村支部书记潘远利正忙着指引农机手收割小麦。当有人怀疑是不是能从中得到好处时,潘书记说:“得到的好处就是帮助群众尽快把小麦收割回家,不让群众说自己不干正事。”进入麦收以来,在张山子镇活跃着20多位像潘远利这样的村干部义务麦收经纪人。
今年麦收期间,张山子镇部分村干部在抓好麦茬禁烧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扮演义务麦收经纪人的角色,为外地农机手和本地农户牵线搭桥,联系农机到村来收割作业,协助机收调解争端、化解矛盾,既为外地农机手与农户互利双赢搭起沟通的桥梁,又大大加快了麦收进度。
麦秸秆成了抢手货
6月8日,在平西村村山后一块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刚刚收完麦子,地里的麦秸就被村里养牛大户李大宽抢到了拖拉机上。“秸秆不仅能还田肥土,还能当牛羊饲料,又能沤制沼气,大火认识了其中的好处。”平西村支部书记李大水说。像平西村一样,往年被农民当废物,一把火烧光了的小麦秸秆在张山子镇成了抢手货。
为做好今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张山子镇按照“堵疏结合,以堵促疏、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防火工作思路,采取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麦秸综合利用技术向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训,发展秸秆循环经济,在全镇形成“秸秆养畜过腹―畜粪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肥土兴粮”、“秸秆沤沼―沼渣肥田”等多条循环经济链条,小麦秸秆利用由低层次向科学高效利用转变。
蒙头水送到田地头
6月11日下午,在半楼村二组田地里,笔者见到村民秦启军等几户村民正在喷灌机为刚播后的玉米浇蒙头水,望着沟满渠平的清水,秦启军高兴地说:“小麦收割后,刚种上玉米,水就送到了地头,秋季又是个丰收年。”像半楼村一样,德胜庄、武宅子等22个村同样是玉米刚种上,蒙头水就送到了地头。
近年来,张山子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击自然风险能力,特别是针对今春以来百年难遇的旱情,加大投资力度,投资400余万元,维修泵站14座,深淘大口井110眼,开挖大口井25眼,钻打小机井8眼,改造机电井10眼,维修沟渠3000多米,解决了部分村抗旱水源缺乏问题。“春季以来我们利用泵站从运河抽水,对小麦先后4次进行漫灌,今年小麦产量约1200斤左右,旱年小麦产量不减。”半楼村支部书记潘万里对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