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云南省沧源县实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7  浏览次数:8745
内容摘要:云南省沧源县实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

    实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是临沧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督查的20个方面重点工作中的一项内容,也是沧源县目前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急需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作为职能部门的农业局是实施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部门,责任重大,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沧源县基本情况

    由于沧源县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又是民族直过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17多万人口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其中85.1%是佤族,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2年,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还不会讲汉话,劳动者素质偏低,群众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简单粗放,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长期以来农业效益十分低下。全县2010年粮豆种植面积累计30万亩,但产量却只有57000多吨,平均单产不到每亩200公斤,按现行市场行情来看,亩均土地产出不到500元,比起其它产业来说,沧源县的粮食种植效益十分低下。沧源县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高稳产农田地数量不足。首先受立地条件限制。沧源县耕地面积大多为山地,全县99.2%是山区和半山区,坝区只占0.8%。虽然有农业生产发展的气候条件却没有农业生产较好的立地条件;其次是水利化程度低。沧源县目前平均水利化程度只有24?2%,许多地方难以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很大程度来说沧源县的农业还是靠天吃饭;加之农业交通基础条件差。既不方便大范围机耕操作又不方便农业的交通运输,投入劳动力太多,农业生产成本高。

    二是农业商品化率比较低。传统农业的意识始终占据着沧源县农业的主要地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多年形成的传统生产习惯长期不变。这种生产方式严重阻碍沧源县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农业量小质弱,没有竞争力,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没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合点,因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是沧源县农业生产的主流。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沧源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与当前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县级财政困难,农业投入普遍不足,这几年过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我国农业发展的地位不相适应,农业服务配套不尽如人意,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得不到很好协调,导致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起伏大,广大农民群众的既得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比如以蔬菜产业为例,沧源县的蔬菜消费市场虽然小,但有近一半的蔬菜还必须从外县区调入,如果我们的农民自己发展蔬菜种植,规模又不好控制,大了销不完,少了不够销,运到外面运输成本又高,没有竞争力。许多农产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值得有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

    四是农业规模化小。沧源县除了竹子、核桃、甘蔗、茶叶、橡胶这五个较大一点的产业外,其它的农业产业规模都比较小,虽然什么产业都有一点,但都难以形成规模,没有竞争力,量小质弱。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沧源县缺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没有一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的也只有6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沧源县金旺食品厂、临沧佤乡实业有限公司沧源县分公司、沧源佤山茶厂、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沧源粮油购销公司、广东茂名市华建投资有限公司沧源分公司)。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沧源县的农业规模化生产难以改变当前的现状,仍然是小而全。

     五是农业科技化水平低。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沧源县的农业科技化水平大概是25%,也就是预示着沧源县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只有25%左右,这还是很乐观的估计。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泛生产习惯一直难以改变,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理念很少,农业科技的推广难度较大。良种良法的运用不足、农机普及化程度低等等,都是阻碍沧源县农业产业做强做大的不利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和自然的客观原因,又有现实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首先是沧源县社会化发育程度低,作为生产力发展第一要素的人的因素没能很好发挥作用。比如农业部门实施的农业科技推广,如果有物资的补助和扶持,群众积极性就较高,严格按要求去操作,如果第二年不给补助和扶持,他又回到原来传统的操作方式去了。因为精细化生产耗时又耗力,群众很没有耐心和恒心,再加之没有那么多资金进行农业科技投入,导致沧源县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很是被动。

    二、沧源县实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的主要举措

    一是粮食生产方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增产,增长点主要依靠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提高复种指数。首先是通过依托高产创建的实施,在每个乡镇规划一块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适合种植玉米的种植玉米,适合种植水稻的种植水稻,以典型引路、样榜带动来加强沧源县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今年沧源县的玉米高产创建总面积共计划2万亩,带动全县13万亩的玉米种植。水稻高产创建面积3亩,带动全县7万多亩的水稻种植。油菜高产创建面积1万亩,带动全县2万亩的油菜种植。其次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来实现增产,利用沧源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优势加大冬季农业开发,从而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沧源县农业的增产增收,无论是高产创建还是提高复种指数,手段必须实行良种良法作保障。良种良法是全面提升沧源县农业产业效益的前提,这两个环节少了哪一环都不行。沧源县自种子经营市场全面放开后,良种工程比较滞后,80年代的一些已经淘汰的老水稻品种至今还有农户在种,严重影响了产量。因为种子经销商普遍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不可能帮你考虑增产不增产的问题,增产问题是农业科技部门的责任。良法也同样如此,虽然有些农户能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措施,但还是有许多农户不学习、不进取、思想保守、不讲农时节令、还是在延续着老的生产习惯,同样一块田地,不同的农户差别十分明显。因此,下步我们的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是良种良法。良种工程有种子站把关,所有引进的优质品种要进行全方位对比种植试验,不同海拔地带布局的品种都要有所不同,总之要体现高产优质高效。良法的推广要很好地结合农时节令,做到规范栽培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力度,提高沧源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是加大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沧源县99.8%是山区和半山区,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坝子的土地将被大量占用,沧源县农业发展的希望只能在山,出路也在山。沧源县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要本着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来进行。竹子、核桃、橡胶等几个大的产业虽然在沧源县农业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大,但见效期慢,在这些产业正式产生效益以前,为了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要考虑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弥补群众当前的生活。继竹子、核桃、甘蔗、茶叶这五大产业之后,根据不同的海拔区域和气候因地制宜加大其它不同产业的发展。对新的产业布局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尽量做到一村一品。培育后续新兴产业,主要考虑林下种养殖业,沧源县50万亩核桃基本可以考虑间套种和林下养殖。种植业项目以一些生物药材(如石斛、天冬、龙胆草、虫娄及传统佤医佤药等)、魔芋或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小区域经济作物等,但要以矮杆作物为主。养殖业以佤山高峰黄牛、本地老品种土猪、山地鸡和旱鸭为主,主要是种草养畜,畜禽粪便作为肥料又投入到果园上,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沧源县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最终要走以上这种林果加生物资源加养殖这种模式来进行,首先以扶持大户的形式,以典型引路榜样带动逐步推进,同时也可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研究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加以推进。

    三是加大沧源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力度。沧源县到目前还没有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非常不利于沧源县农业的做大做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是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由于农业规模小很难得到上级的重点扶持。因此,沧源县农业的工作重点要把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落实,今年沧源县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于4家,原则上获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各农业加工企业都必须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是不断加强沧源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沧源县有总耕地面积45.5万亩,但高稳产农田地不到7万亩,再加之水利化程度低(全县24.2%),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要做到沧源县农业真正实现旱涝保收,一是加大中低产农田地的改造力度;二是提高水利化程度;三是改善农业交通基础设施。中低产农田地的改造这两年过来一直都进行,但总体力度还是不够,沧源县高稳产农田地建设到 “十二五”末应该达到10万亩(以平均亩产500公斤粮食计),到2020年达到1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在现在的基础上减少一半,但产量却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2万多吨,最终实现提高单产减少面积。今年沧源县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不少于0.5万亩,必须确保完成,由农业、发改、县中低产田改造办、国土、扶贫等部门共同实施。提高水利化程度,除了较大的水利工程外,山区小水窖是重点。对于立地条件好,耕作方便但水利浇灌条件不具备的山区半山区,要全面规划建设小水窖,确保达到旱涝保收。今年沧源县建设任务应该不少于1000口,由水利、发改、农业、扶贫等部门来实施。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结合着中低产农田地的改造一起进行,具体由交通、财政、农业、发改等部门来实施完成。

    五是对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批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沧源县农业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要从根本上实现转变沧源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必须得以提高,对于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2年的沧源县来说,这是一项任务并不轻松的工程,结合着国家阳光工程的实施,沧源县今年要培训2.272万人次的群众,其中农业局完成0.7万人,扶贫办完成0.43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成0.32万人,教育局完成0.732万人,妇联完成0.03万人,团委完成0.06万人。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群众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提高人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同时进一步开阔人们的思维和眼界,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云南省沧源县实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17/82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