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提档提速,助农增收贡献明显,保供给成绩突出。2010年末,全区出栏生猪92.43万头,比05年63.15万头增长46.4%;家禽1530万只,比05年980.01万只增长56.1%;出栏肉牛1.67万头;肉羊3.36万只;肉兔33.5万只,是05年10.11万只的2.3倍;中蜂饲养量5.2万群,肉类总产量8.3万吨,比05年5.83万吨增长42.36%。牧业产值达到14.07亿元,比05年8.1亿元增长73.7%。农民人均牧业收入2558.2元,人均牧业纯收入1129.69元。
(二)畜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规模养殖加快发展。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重庆青一银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被农业部确定为2010年第一批标准化示范场。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大户3222户(其中生猪1463户,肉牛97户,肉羊132户,奶牛16户,水禽126户,蛋鸡33户,南川鸡589户,中蜂351户,肉兔415户)。有万头猪场3家,建立了涉及生猪、牛羊、南川鸡、水禽、中蜂、肉兔的养殖专业合作社65个。
(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明显,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涪陵水牛”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涪陵水牛”、“南川鸡”、“中华蜜蜂”被列入市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了重庆市级“中华蜜蜂保护区”,申报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已上报农业部;建成“涪陵水牛”、“南川鸡”资源场各1个、“金佛山中蜂”资源场2个;建成3个规范良种猪精液集中供应中心,34个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站,1个外种猪祖代种猪场,存栏长白、约克种公猪156头,6个外种猪杂交制种场,存栏良种母猪1500头,每年可提供优质母猪1万头;种鸡场1个,存栏南川鸡核心群种鸡3000只;南川鸡扩繁场4个,存栏种鸡1.5万只;年提供鸡苗100万只。建成肉牛冻精贮备中心一个,乡镇肉牛人工授精站8个,共杂交配种7000头。南江黄羊种羊场1个,年提供南江黄羊种羊500只。
(四)畜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品牌建设成绩斐然。金佛山中蜂饲养量居全市第一;南川鸡、南川鸡蛋,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已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川鸡获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登记,并注册了“金福雉”商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达10个。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惠农政策惠及百姓。
先后引进和培育重庆市级畜牧龙头企业3家,区级畜牧龙头企业15家,引进资金上亿元;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合作组建了南川分院,重庆市草食牲畜科研基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落实畜牧强农惠农政策43项,累计资金达3954.4万元;“十一五”期间共向上争取无偿资金7795.5万元,是“十五”期间904万元的8.6倍。
(六)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动物及产品监管力度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建成兽医诊断一级实验室1个,流行病学调查点16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40个,十一五”期间,共免疫畜禽4200万头(只)次,消毒圈舍250万间次,产地检疫畜禽3500万头(只),屠宰检疫1000万头(只),确保全区动物重大疫病和动物及产品“两个安全”。
(七)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焕然一新。创新设置了8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推行区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乡镇畜牧兽医站?村防疫员管理体制,全区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55人,村防疫员450人,实行“1+3”管理模式;大力改善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环境和工作报酬,除头渡镇畜牧兽医站外(因金佛山水库建设需拆迁),其余33个基层畜牧兽医站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统一配置了电脑和办公家具,建立了网上办公平台。
(八)畜牧科技培训及推广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转化有新突破。引进畜牧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7名,到西南大学脱产学习12人,中国农大远程教育学习76人;开通了“南川兽医网”,“动物卫生监督网”,大力开展畜牧科技进村入户行动,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35项,提高了全区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十一五”期间,畜牧系统获区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科技成果的项目达18个;畜牧科技的贡献率提高了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