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夏收新鲜事:收麦不用粮袋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6  浏览次数:81155
内容摘要:河南夏收新鲜事:收麦不用粮袋子

  收完小麦后,用大大小小的粮袋子装上,拉回家垛起来,这是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农民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如今,在该县王庄镇5万亩高产田里,热火朝天的收麦会战正酣,但人们熟悉的用来装小麦的粮袋子却看不到了。

  在麦收现场,记者看到,由中鹤集团农机合作社组织的50台收割机和20辆拉粮车来往穿梭。金灿灿的小麦收割后装上拉粮车过秤后,直接被运到中鹤集团纯净粉公司的储粮仓内。农民兄弟不出田间地头就把小麦换成了现钱。

  52岁的种粮大户王景田说:“现在俺农民成了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下种的时候,公司送来良种,该管理的时候派来技术员,收获时还统一免费收割。”据介绍,在以高产创建、提高种粮效益闻名全国的鹤壁市,通过农业一体化建设,农业生产已成为当地食品企业加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浚县王庄镇就是当地最大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中鹤集团的绿色原粮供应基地,公司不仅为农民进行技术管理服务,还免费提供粮食收、售服务。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公司也保证了原粮的品质,提高了纯净面粉、手工挂面、麦芽糖等产品的质量安全。

  成为种粮“甩手掌柜”的上千名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又经中鹤集团的集中培训,绝大部分进厂务工。进料间、加工间、包装间、装卸间里的工人,多数都是过去种地的农民。

  在包装车间工作的田小平说:“现在地里挣一份钱,工厂上班挣一份钱,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日子能不好过吗?”摆脱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尴尬,具有农民、工人双重身份的村民们也讲究起来。为适应农民生活的新变化,王庄镇因势利导,建起了中鹤社区走出了“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建社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

  据统计,2010年鹤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13元,高出河南省平均水平1290元,同比增加873元,全市农民人均从事非农产业的纯收入达到801元,同比增长13.8%,居全省前列。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夏收新鲜事:收麦不用粮袋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16/803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鹤壁市 农民 粮袋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