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宁市紧抓国家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以争创中国油茶第一市为目标,把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当作常宁名片来打造,通过实施“政策驱动、资金推动、规模带动、科技拉动、品牌促动”等战略举措,推进了油茶产业大发展。2007年至今,该市新造高产油茶林近7万亩,低改垦复油茶林20余万亩;打造了初具规模的百里油茶产业示范带和湘桂高速油茶走廊;引进了中粮集团、湖南江山生态、台湾田野休闲农牧等18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建设了全国首家油茶批发市场和油茶生态文化休闲园。油茶面积恢复到73万亩,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4.1%,产量突破3000吨,年产值达2亿元。油茶这一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一、坚持政府主导,突破政策瓶颈
常宁是全国“油茶之乡”,栽培油茶历史长达1700多年,1956年产茶油4000多吨,成为湖南省三桶半茶油之一桶;1978年曾参加全国油茶生产会议,介绍生产经验;1981年上交国家茶油2060吨,居全国第一。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对油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加之品种老化、垦复不力、森林火灾等原因,油茶产业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为深入挖掘传统产业潜力,该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首先从政策层面入手,破解油茶产业发展瓶颈。一是实行大方向调控。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市级领导专抓专管。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油茶产业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市人大表决通过了《建立长效扶持机制,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议案,定期审议油茶产业建设情况;市政府下发了《常宁市油茶产业保护管理办法》,划定油茶基本保护区,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保护和发展。二是实行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制定了《常宁市2008-2020年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五个一”的发展目标,即2020年前,建成一个低改40万亩、新造60万亩的百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建成一个200亩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一个知名品牌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一个以茶油为主的食用油交易市场;建成一个油茶生态文化园;油茶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三是实行大落差奖惩。出台了《常宁市油茶产业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把油茶产业建设作为乡镇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单独考核,对不能完成油茶建设任务的干部,当年不评先评优,不异动提拔,连续两年不能完成任务的,一票否决。同时,设立油茶产业发展贡献奖,对油茶新造和垦复组织有力的乡镇按每亩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二、坚持多元融资,突破资金瓶颈
油茶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新造油茶林每亩正常投入为1800元左右,老油茶林垦复每亩投入约600元,要实现油茶产业大发展必须要有大资金作保障。为突破资金瓶颈,我们拓宽渠道,多方筹资。一是加大财政“投”资。从2006年起,该市政府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每年财政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用于新造林良种苗木和肥料补贴,对连片新造高产油茶林50亩以上的,无偿供应种苗,前三年每亩给予50元肥料补助;低改垦复油茶林的,每亩奖励150元。至今,该市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财政投入达3000余万元。二是争取信贷“助”资。抓住中国人民银行在该市进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契机,下发了《关于促进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通知》,市财政注资500万元实行贷款贴息,对经营油茶林规模50亩以上的公司和大户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配置信贷资金,财政补贴贷款利息50%。目前,该市已发放油茶林权抵押贷款77笔,金额达2400万元。同时将73万亩油茶林全部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整合资源“融”资。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全市集中整合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国土整理、移民后扶、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由政府集中支配、统一管理、捆绑使用。仅2010年就整合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投入油茶产业开发。四是广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引进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公司和种植大户投身油茶产业开发。近年,油茶开发企业和大户投入我市油茶产业建设资金近1.5亿元。如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该市荫田镇租赁土地3万亩,现已成片营造油茶林8000余亩。
三、坚持规模经营,突破体制瓶颈
油茶产业要振兴,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只有实行集约化经营,打破农村散小弱式的经营格局,才会实现效益,形成产业。该市先后成功探索出公司租赁经营、公司+农户联合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承包经营等油茶规模开发新路子,着力破解土地“流转流不出,租赁租不到”的体制难题。一是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提高老百姓思想认识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关健,该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监管、服务职能,变强制为引导,变干预为服务。广泛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流转的好处,使广大群众改变陈旧观念,树立长远经营意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流转,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二是健全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平台是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的基础和前提,该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组建了林业产权交易管理中心,承办土地转让、竞买等具体业务,积极推进油茶林地林木合理流转,促使林权所有者凭林权证能自由转让,有效解决了油茶林地流转不畅的问题。三是创新利益分配方式。保障土地所有者的利益问题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核心,该市针对不同形式的造林模式,实行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核心是解决利益分成问题,对新造油茶林,该市积极引导公司与农户按照2:8或3:7的标准进行分成,同时公司经营一定年限后,将油茶林无偿返还给农户;老油茶林流转采取农民保底收入加比例进行分成。公司租赁经营模式和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则根据土质类别不同,租金为每亩每年15?50元,使之既体现土地本身的使用价值,又能保障公司、大户和农民双方的利益;老油茶林租赁的租金则按现有茶油产量折成现金付给农户。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突出抓好了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组织解体。
四、坚持科技兴油,突破技术瓶颈
油茶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科研技术的强力支撑,要提高油茶经营效益,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为推动油茶产业科学发展,该市加大了科技示范和推广力度。一是构筑高层次科研协作机制。我们先后与亚林所、湖南省林科院、广西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开发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创办油茶新造、低改、有害生物防治等示范基地,加快技术创新和引进,提升油茶经营科技含量。二是举办高规格科研论坛。举办了油茶资源培育高峰论坛和油茶营养高峰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宏灏等国内五省区知名专家学者来该市传经授宝,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油茶栽培技术,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茶油的营养保健价值。三是打造高标准示范园区。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技术支撑,建立了常宁市油茶科技园,为油茶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示范。通过科技园建设,充分展示了油茶营造林技术成果,探索出油茶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及综合改造技术模式,为油茶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油茶产业发展。四是建立高水准服务体系。该市林业局成立了油茶办,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技术人员与种植户结对联系制度,推广油茶种植的良种良法,定期深入基层,把技术送到山头地块,送入千家万户,切实解决油茶种植技术难题,提高经营效益。
五、坚持培育品牌,突破效益瓶颈
油茶产业要形成效益,必须形成品牌,走市场化道路,真正实现茶油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我市因势利导,积极创建知名品牌,着力提高油茶效益。一是宣传造势树品牌。该市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独具特色、喜庆热烈的两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实现了油茶与文化、旅游、科技、市场、政府职能“五大嫁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茶油”、“生态油”、“黄金油”的营养价值,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常宁油茶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二是引进龙头创品牌。2010年9月,该市与全球500强企业-中粮集团签订了油茶产业合作协议,中粮集团中国植物油公司已规划5年内在该市建设3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一期建成年产2万吨的精制茶油加工厂,并对茶油产品进行系列开发,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建立市场促销售。2009年11月,该市开工建设了湖南省油茶批发大市场,已被列为全国首家油茶专业批发市场。该项目总投资3.8亿元,主要开展茶油交易和日常检测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高档食用油生产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食用油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