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福建永春着力培育“佛手茶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5  浏览次数:8618
内容摘要:福建永春着力培育“佛手茶文化”

  永春县苏坑镇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基层,联系实际,扎实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发挥永春佛手特色产业上风,从五个方面着力培育“佛手茶文化”。

  一是挖掘佛手茶文化内在。佛手又名香橼种、雪梨,系乌龙茶类中风韵独特的名贵品种之一。相传很久以前,在闽南骑虎岩寺有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发奇想:佛手柑(又称香橼果)是一种清馨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的香味多好哇!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培育提拔,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佛手”,清康熙年间传授给永春师弟,附近茶农竞相引种得以普及,有文字记录:“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佛手茶是以而得名。永春县山青水秀,朝雾夕岚,泉甘土赤,所生产的佛手茶质量历来为本类茶叶之极品,为别于其它地区的佛手茶,故称“永春佛手”。永春佛手茶文化和佛文化有着很深渊源,有丰富的文化内在,国表里寺院、曾庙现已经用佛手茶供佛,成为佛手禅茶,苏坑镇是佛手禅茶主产区。

  二是提升佛手茶文化品质。加强茶文化建设和经营,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以举办茶王赛、茶文化节、茶叶交易会、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活动为载体,传播茶文化,巩固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加强茶文化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传统特色与现代风韵相结合的茶文化,挖掘茶传统和趣闻轶事,展示丰富多彩的茶礼、茶艺、茶道、茶俗,将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育永春佛手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追溯佛手茶产业发展历史渊源,丰富佛手茶文化内在;培育佛手茶与健康等时尚消费文化,不断增强国表里对佛手茶及其产物功能的认识,推动全社会佛手茶消费时尚观念的形成;鼓励佛手茶诗、词、歌、赋和戏曲等文艺创作;定期举办佛手茶文化钻研会;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地区特色的佛手茶文化产物。

  三是营造佛手茶文化氛围。将佛手茶文化元素融入镇村景观建设规划,建设立意高远特色鲜明的佛手茶文化长廊、佛手茶文化展示厅、佛手茶主题公园等佛手茶文化标志性工程;开展融入佛手茶文化标识的镇村小区,在公路沿线栽植佛手茶,在公共绿化地带栽种佛手茶,营造“各处栽植佛手茶、处处皆闻佛手香、样样彰显佛手影”的独特镇村文化;实施以佛手茶绿化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构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苏坑。

  四是开发佛手茶文化产业。以苏坑佛手茶产业带为依托,大力发展佛手茶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抓好佛手茶景区农家乐的规划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出游需求。积极整合佛手茶资源,着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认真抓好佛手茶旅游宣传工作;大力开发佛手茶叶产物,不断提高佛手茶叶产物质量。着力开发佛手茶产物,培养大众喝佛手茶叶习气;大力发展佛手茶休闲文娱业。

  五是打造佛手茶文化品牌。永春佛手于2007年6月1日获患了国家地理标志掩护产物;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进行的“人类社会文化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暨人类社会文化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中,永春佛手茶被给以“中国申奥第一茶”荣誉称号。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要从抓基地、增产量、提质量、搞茶事活动、树品牌入手,培育著名茶企,依托著名茶企的管理上风、技术上风、市场上风,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独劈蹊径,走打造知名企业、知名产物、知名品牌、知名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而动员和提升整个永春佛手茶品牌,使永春佛手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名振神州。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福建永春着力培育“佛手茶文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15/79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佛手 茶文化 永春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