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正在搬运新打下的小麦。
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目前,我省夏收工作正由南向北逐渐展开。近日,记者在夏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裴介项目区看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来回穿梭,麦田里一片丰收景象。裴介镇墙下村村支书刘军亮高兴地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给我们改善了水利设施、免费发放了种子、补贴了化肥,今年每亩小麦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比去年多收300多斤,仅此一项,就能多收入300元。农业综合开发区项目真好!”
据悉,在裴介镇,像刘军亮这样受益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农户还有2932户。
今夏,省农科院农业科专家案头的枯燥数字,在三晋大地演变出一片丰收景象。
6月10日上午, 在夏县裴介镇墙下村张天存的3.95亩的麦田里,省农科院专家们顶着炎炎烈日进行 “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行动运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示范田小麦测产”工作。11点左右,驻地农业科技人员公布出令人振奋的数字:“张天存家种的舜麦1718,每亩实产582公斤。”现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小麦测产现场,记者采访了深受农民喜爱的舜麦1718培育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潘幸来。他告诉记者:“自2006年开始,舜麦1718经有关部门审定后在运城市试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经历去冬今春3场严重冻害后,舜麦1718表现出良好的抗冻性,十分适合黄淮麦区种植。今年,仅运城市种植舜麦1718已超过10万亩。”
为了使项目区农民能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种地,项目组专家多次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组织农民对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观摩;面对不利的天气条件,项目组积极采取精细整地、宽幅播种、保证冬水、科学施肥、病虫害预防等管理措施,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管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测产现场,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明昌介绍说:“2009年以来,省农科院启动了‘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架起了农业科技人员和‘三农’之间的桥梁,让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走进农民田间地头。”
在一旁的省农科院技术推广处张克强处长补充说,示范项目所选择的示范点不但成了省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窗口,又是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科普示范辐射源;既是和地方涉农部门及农民朋友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又是集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业情况调查、农业科技信息发布、服务三农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的多功能综合示范基地。
测产结果公布后,村民张天存高兴地说:“今年小麦亩产比去年整整多了400斤,农科院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种子,明年我还要多种几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