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强势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陆良县地处滇东,曾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烤烟生产基地县”和“蚕桑生产基地县”。但是,这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生产规模看,依然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水平,组织化程度不高;从产品结构看,叫得响的名、优、新、特产品不多,比较优势不明显;从市场销售看,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缺乏强有力的中介“桥梁”,难以与国际国内大市场接轨;从农产品加工看,农业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产业链不长。
那么,如何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陆良县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陆良县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从宏观上引导农民树立大市场、大基地、大流通的观念。他们按照“改造弱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的思路,从根本上消除了以往那种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品种多而杂、面积少而散”等弊端。
该县10个乡镇和1个华侨农场,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围绕市场调结构,因地制宜兴产业,科学、合理地筛选出最适宜本乡镇(场)的优势产业加以培育、巩固、发展和壮大,不断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力求把特色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做大。
到目前为止,陆良县已打造出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基地8个,其中优质水稻基地15万亩、优质包谷基地12万亩、优质烤烟基地15万亩等。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陆良县通过多年努力,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立体高效种植、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不仅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使农民从传统耕作技术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如何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呢?陆良县的做法是:
一是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几年来,全县每年举办的种植培训班都在200期以上,培训人员不少于35000人次。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力度。目前,该县水稻大面积单产达604公斤,包谷大面积单产达507公斤,“烟?豆?菜?薯”四熟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值超过1万元,红提葡萄平均亩产值超过2万元,让农民真切感受到了新型科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陆良县针对近年来地方财力投入有限、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主体缺位、部分水利设施老化等状况,重点解决“投入萎缩”的问题。
一方面,坚持“两眼向外”,想方设法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紧紧抓住省市高稳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理、烟农田建设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重大项目机遇,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1.2万亩,建设高稳农田59.93万亩。两年来,该县共争取到各级政府的水利建设和高稳农田建设资金3亿元。另一方面,坚持“两眼向内”,变“政府事”为“群众事”。全力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捐一点、农户筹一点”的办法,年均筹措资金0.7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陆良县把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他们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促进现有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按照“放手发展”的原则和“筹资新建一批”的思路,不间断地对优势产业和项目进行包装,鼓励本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转向农业,吸引有实力、有技术的省内外民营企业家进驻陆良。
截至2010年11月,该县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全县2010年前9个月,农业龙头企业共完成生产总值6.2亿元,85%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部分的55%来自农业龙头企业的坚强带动。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陆良县把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他们积极引导和建立农产品专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全县36个农产品营销协会在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方面的作用和功效。
该县在农户、营销组织和龙头企业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注重运用法律的手段规范“订单农业”模式,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理性、成熟的合作关系,实现风险共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
他们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网上宣传、网上销售等业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据陆良县农业局局长梁国灿介绍,前瞻的农业理念,可行的发展思路,过硬的保障举措,给陆良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速了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的步伐。2010年,陆良县与全省120多个县市区一样遭受百年未遇的严重干旱,农业仍实现了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