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灵灵的青菜、脆生生的黄瓜、香喷喷的甜瓜……每天凌晨4时,天还没亮,镇海晓华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农产品已从九龙湖运到南街菜场。清晨5时多,买菜的人多起来,“九龙湖绿色蔬菜基地”的摊位前围满了人,新鲜果蔬格外抢手,往往没到中午就卖完了。
一头连着绿色基地,一头连着市民的餐桌。合作社摊位上都是本地产的时鲜果蔬,从青菜到小番茄、甜瓜等,严格按无公害标准种植,难怪市民如此青睐。“今年春节后,很多地方的蔬菜卖不出去,但我们的菜依然能卖出高价。”该合作社负责人朱晓华笑着说,选对了人、选对了品种,自然不愁销路。
三顾茅庐请菜农
在晓华果蔬合作社里,操着不同方言的社员经常在一起讨论种植技术。与其他合作社的本土化不同,这个合作社的社员来自天南海北,都是被朱晓华“招揽”过来的。“只要有特长,是某一方面的种植高手,都可以加入。”除了侍弄自己那几亩蔬菜,朱晓华还喜欢招贤纳士,经常到各地寻找种菜高手。如今,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0多户,每户都有自己的“招牌菜”。
别的合作社集中精力攻几个品种,在“专”上下功夫,晓华合作社的农产品却遍地开花,从土里长的到树上生的,品种繁多。不过,社员们有严格分工,叶菜能手只种叶菜,瓜果高手只种瓜果,每个社员专注一个领域,以保证每个产品都是精品。
社员贾伟强以前在上海种蔬菜,最擅长种青菜和白菜,其中“早熟5号”白菜种植技术堪称一绝。朱晓华无意间发现了贾伟强这个特长,硬是把他从上海请到镇海。“到这里四五年了,逐渐扎下了根。”贾伟强说,他种的“早熟5号”,每公斤可以卖到6元多。前段时间蔬菜难卖,他的菜却是供不应求。
因为种菜与镇海结缘的还有从山东来的任希学夫妇,他们的“拿手菜”是小番茄、迷你青瓜和甜瓜。走进位于九龙湖村的蔬菜大棚,紫色、黄色、红色的小番茄交相辉映。“任希学是我见过的唯一能把玉菇甜瓜吊起来种的人,别人尝试过都失败了。”朱晓华赞不绝口。
大棚成了试验田
善打精品牌,也要抓住时间要素。每年七八月是高温季节,部分大棚蔬菜下市,一些品种处于断档期,晓华合作社就抓住这个空挡,推出大批高温蔬菜。“高温季节,是我们销售最好的时候,因为同类产品竞争少。”一名姓方的社员说。
记者在方师傅的菜地里看到,番茄、苦瓜刚刚搭好架子,有的已经开花了,预计7月份可以上市。两个番茄品种都是从市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高温季节每公斤能卖到5元左右。
“品种新,又根据季节错时上市,这样才能抓住商机。”朱晓华说道。这几年他从各地搜罗了很多新品种,都是别人没种过的。如正在试种的紫番薯,引自省农科院,5月扦插,7月就能上市。“一年可种两季,大大提高了土地耕作效率。”
普通白花菜每公斤只能卖3元钱,而晓华果蔬合作社的台湾松花菜却能卖到10元左右。松花菜比白花菜口感好、味道鲜,并且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有几个大棚是专门做“试验”用的,种着各种特色果蔬,紫番茄、迷你青瓜都是在这里培育成功的。好端端的大棚成了“试验田”,很多人觉得可惜,朱晓华却认为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