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镇地处衡阳县西北角,地势平坦,日照充足,俗称“三湖町”,离县城34公里,现有农业人口5.1万,耕地面积3.8万余亩,靠柿竹水库和镇内三座小型水库灌溉耕作双季稻,素有“衡阳县粮仓”之美誉。截至目前,镇党委、政府创新“三早、三关、三片、三制”工作作法,落实早稻种植面积3.5万亩,除1000余亩油菜田尚未抢种早稻,已实际插播移栽3.4万亩,同时也连续第四年高标准地创建了荫塘等9个村的“部级示范片”,切实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立足“三早”开好局。作为粮食生产大镇,镇党委、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注重生产任务落实,一如继往地传承优良做法,做到及早规划、提早宣传、赶早部署。为保障2011年早稻生产任务达标落实,2010年腊月二十五日已召开支部书记、脱产干部会,督促镇、村两级干部在春节期间做群众思想工作,及早为本村双季稻生产做铺垫。并且2011年春节后立即召开动员大会,下发2011年双季稻生产方案,表彰2010年度先进村、种粮大户,激发各村干部、包村干部抓好双季稻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后,镇党委、政府更是趁热打铁,结合今年初的“百名干部下村大走访”活动,要求脱产干部及早、真实地掌握群众种植双季稻的思想动态、计划、困难,并根据摸底情况,把早稻生产任务分解到组到户,规划到具体田间地头,为建好双季稻生产台账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把握“三关”定好盘。在充分做好思想动员、政策宣传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重点把握重点难点地段关、台帐关、种籽关。针对新田、西村等村部分冷浸田着实无法耕种双季稻的情况,镇党委组织人员多次到湘潭选优质藕种、学技术,最终改种莲藕150余亩,改种大豆400亩。在此期间,镇党委、政府还加大了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已完成40处水渠硬化、维修等,共花费资金28万余元。在此期间,镇党委、政府还统一安排各包村干部督促落实早稻生产面积,经包村干部初步审核后,由分管农业的蒋辉亮同志总抓,组织农技站3名工作人员对上报的早稻生产面积台帐再次严格审核,保证不漏报、不多报、不虚报,3月上旬全面完善双季稻生产面积台帐。此外,在县农业局分配的9000亩早稻种籽的基础上,镇财政自筹资金购买优质种籽,减少了农户种植成本。
三、办好“三片”示好范。为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办好“部级示范片”, 镇党委、政府继续渣洪沿线荫塘等9个重点村的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农业第一现场,为农户解难题,并进行育秧等技术指导,确保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落实。而对于渣九线、渣洪线20个村的“县级重点示范片”,镇党委、政府统筹兼顾,对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为村民提供优良的生产环境。并且,今年,由党委书记傅仁锋同志、镇长唐春晖同志牵头,再次在甘泉片打造我镇“千亩示范片”,书记、镇长各自定任务500亩,大力调动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达标完成了计划面积,大大地扩大了双季稻生产规模,也有利地促进了三湖镇的双季稻生产全面发展。
四、落实“三制”服好务。在今年的粮食生产动员会上,党委书记傅仁锋同志大力倡导“群众种好粮,干部服好务”,并明确制定了一包到底制、定期调度制、严格奖惩制。各包村干部、农技服务人员要做到“政策宣传、思想发动、任务分解、解决难题、技术指导、缺劳帮扶”一条龙服务,从3月初台帐建立开始,要坚持各片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镇每十天召开一次调度会,要求各包村干部要深入村组,及早发现困难和矛盾,按时汇报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确保顺利完成双季稻生产任务,明确对各村的双季稻生产任务“谁包村、谁负责、谁担责”。并且,镇党委、政府详细制定了奖惩制度,对包村脱产干部拿出3-4月份工资考核,大大提升其抓双季稻生产的主动性;对村干部除现金奖励外,再在年底村级转移支付中上浮该村总额5%,用于村干部工资。不能完成任务的村,处罚村干部工资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