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以中低产田土改造为重点,按照不同区域、农作物生产和农艺技术应用要求,配套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和耕作条件,基本消除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改善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监控及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为粮棉油作物维持较高的产量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持续的地力保障。
今年,广安市紧紧围绕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截止4月,我市共计投资 931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18亿斤。
一是重规划。与全省“再造一个成都平原”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我市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相衔接。与城乡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农业机械化发展相衔接;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相结合,部门规划与专家规划相结合,分步规划与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资金,连片建设,示范带动,规模开发。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欢迎的农田生产设施和便民设施,解决群众多年想办而自身又难办的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振兴、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重产业。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产业引龙头,倾力打造优质粮油、柑桔、蔬菜、蚕桑、葡萄、梨子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重整合。我市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区域和管理优势,主动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平台,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加强部门与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合力打造高标准农田。
三是重管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印发宣传资料、标语、版报及召开会议等手段,大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惠农富民工程相关政策,组织发动项目区干群积极踊跃地参加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管护。严把工程原材料质检关、型预制件制作安装关、基础工程建设开挖回填关、工程放样的线形关“四道质量关口”,实现材料合格、质量过硬、基础牢固、形象美观“四个目标”。建成的项目区达到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20cm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5%,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耕地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公斤/亩以上”的总体标准。按照实施进度计划表拟建工程内容及投资,合理安排工期,确保项目各项工程按时完工。在资金管理上严格实行“四专”(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投资控制“四审”(总监审、业主审、农业局审、财政局审),从而实现项目建设资金“四不”(不挤占、不挪用、不克扣、不超拨)。
四、重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改造,项目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93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185.6万吨,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年节约农业用水41.2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38万亩,增加机耕面积2.61万亩,复种指数由改前150%提高到235%,水稻亩平增产50公斤,玉米亩平增产60公斤,农民年总增收益320余万元,人平增收210余元,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并举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田土型调整、农田排灌渠系、小型提蓄设施、田间耕作道路和地力培肥5大工程为重点,投资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亿斤,以进一步确保我市粮食安全,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