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云南冬季马铃薯平衡施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9  浏览次数:81237
内容摘要:目前,马铃薯已成为我省南部地区冬种主要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亩纯收入在700~800元,总产值近达3亿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根据多年来的试验示范和积累的栽培经验,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冬季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 一、马铃薯的施

  目前,马铃薯已成为我省南部地区冬种主要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亩纯收入在700~800元,总产值近达3亿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根据多年来的试验示范和积累的栽培经验,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冬季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

  一、马铃薯的施肥原则

  马铃薯在云南省南部地区反季节栽培从播种到收获通常为120~130天。一般播种后20~25天出苗,60天现蕾开花。马铃薯一生对肥料三要素的要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现蕾开花期为吸肥高峰。研究表明,每生产500千克块茎需吸收氮2.5~3.0千克、磷1千克、钾4~5千克。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规律和我省冬季气候条件,冬季种植的施肥原则是:前促、中控、后保。前期应尽可能地使马铃薯早生快发,多分枝,形成一定的丰产苗架,施肥以氮磷为主,出苗后60天内将90%的肥料施下;中期控制茎叶生长,不让其疯长,促使其转入地下块茎形成与膨大;后期不能使叶色过早落黄,以保持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多制造养分供地下块茎膨大,施肥上以钾肥为主,适当补施氮肥。距收获期30天应将肥料全部施完。

  二、根据产量、地力定施肥水平

  马铃薯施肥水平应根据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以及产量指标来确定。在确保水肥的前提下,以种植冬季马铃薯专用品种抗青9-1、云薯501为例,最高亩产量可达4000千克。我省冬季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一般为水稻田土,常规化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区的土壤都有较高的肥力,为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2002年起,我们对马铃薯种植大户进行定点调查以及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亩施用2500千克厩肥的基础上,施用三要素最佳比例为N∶P205∶K20为1∶0.4∶1.2的化肥,产量可达2500千克以上。

  三、根据吸肥特性定施肥措施

  (一)施足基肥  马铃薯施肥以基肥为主,一般占总用肥量的60%~70%。基肥结合整地或覆土时施入,播种后每亩用2000~2500千克厩肥盖种,同时把总施肥量50%的氮肥、40%的钾肥和100%的磷肥条施在厩肥上,随即覆土。厩肥来源广,取材方便,养分全,是理想的马铃薯有机肥和盖种材料。

  (二)早施追肥  氮肥在追肥中不宜过迟,尤其在后期,以避免茎叶徒长和影响块茎膨大及品质。中后期以施钾肥为主。可分为2~3次施用,齐苗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促早发,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此时氮肥占施氮量的30%,钾肥占总施钾量的20%,兑水浇施。现蕾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促茎叶持续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这次追肥一般施入总施氮量的20%,总施钾量的40%。追肥宜在下午进行,应避免肥料沾上叶片,肥料撒施后应立即浇水以加速肥料溶解,兼顾清洗叶片。试验表明后期增施钾肥不仅可增产,而且商品率较提高。以后看苗施肥,苗势差的每亩应补施4~5千克的进口复合肥。

  (三)适当根外追肥  马铃薯对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要求较大,为了提高品质,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亩用通用型叶面肥200克400倍液喷施,前期用高氮型,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后期距收获期40天,采用高钾型,每7~10天喷一次,以防早衰,加速淀粉的累积。

  四、根据生育期选择肥料

  施足基肥可以促进马铃薯前期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施用的肥料:氮肥以尿素为主。尿素肥性温和不易灼伤幼苗和根系,施入土壤后需经过分解转化为碳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磷素肥以过磷酸钙为宜,它不仅含磷,还含有硫、钙等中量元素;钾肥采用硫酸钾,施肥时可将三种肥料混合一起,条状施入畦中。

  第一次追肥可采用碳酸氢铵加过磷酸钙兑水浇施,施肥时应使碳铵充分溶解,以免桶底肥液浓度过高灼伤叶片。中后期则多采用尿素、氯化钾或进口复合肥混合施用。在肥料的选择上以进口复合肥为主,整个栽培过程都采用氮:磷:钾比例为15∶10∶15的进口复合肥。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复合肥肥效高,使用方便,但价格较高,增加生产成本,且配比不合理,尤其磷素含量过高,作物吸收不完全滞留于土壤中,造成浪费,易污染环境。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摘自:2007.12.20.A4版《云南科技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云南冬季马铃薯平衡施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09/68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