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夏季茄子烂果的识别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9  浏览次数:8666
内容摘要:茄子烂果在夏季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均是比较常见的。烂果主要是病害危害造成的,多发生在高温、高湿、连作及不合理的农事操作情况下,烂果一旦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严重时失去食用价值。 一、引起烂果的主要病害。 1、灰霉病引起烂果。果实先从果

  茄子烂果在夏季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均是比较常见的。烂果主要是病害危害造成的,多发生在高温、高湿、连作及不合理的农事操作情况下,烂果一旦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严重时失去食用价值。

  一、引起烂果的主要病害。

  1、灰霉病引起烂果。果实先从果蒂周围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呈暗褐色,稍凹陷,表面产生轮状或不规则状灰色霉状物,果实内部变黑腐烂。

  2、绵疫病引起烂果。茄果受害初生水浸状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至黄褐色或暗褐色。湿度大时病果密生白色绵状菌丝体,果实变黑腐烂。

  3、褐纹病引起烂果。茄果受害产生褐色圆形凹陷斑,上有许多黑褐色小点,病斑扩大时,可见到清晰的轮纹。后期病果腐烂或成僵果。

  4、炭疽病引起烂果。茄果受害初生水浸状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成有同心环纹斑,其上着生无数黑色小点,周围有湿润状的变色圈,严重时病斑干缩,果肉变黑腐烂。

  二、 综合防治烂果措施。

  1、严格轮作。茄子应避免与茄科和瓜类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轮作,至少3年以上,对重病地的轮作时间更应长一些。栽植时宜采用高垄栽培,采用深沟高垄(30厘米左右)移栽,密度依品种、地力而定,注意多雨时排水,地表温度超过35℃时,最好用凉水浇定植穴,以降低田间温度。最好采用南北行向栽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2、选用抗病品种,提倡稀植。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种植抗性强的品种,可明显减少烂果发生,露地栽植的茄子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高产且植株高大,无限生长,通风透光不良。实践证明,栽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病重,反之较轻。因此,中晚熟品种每亩栽植密度以不超过1000株为宜。

  3、搞好种子和床土的消毒。茄子在种子播前可用55-60℃温水烫种,或100-300倍甲醛液浸种15-30分钟;或用0.5-1%硫酸铜液浸种5-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对床土可每平方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8克,拌细土2公斤配成药土,将1/3撒入苗床畦面上,然后播种;播后将剩余2/3覆盖种子。定植移栽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施畦面,这是最重要的措施。

  三、茄子烂果的施药方法。

  一是穴施法。即在定植茄苗时,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敌克松1:100配成毒土,每亩穴沟施药土75-100公斤。

  二是灌根法。茄子定植前用25%甲霜灵500倍液或80%三乙磷酸铝600倍液灌根,以上药物均具有内吸性,残效期长。

  三是浸果法。此法效果好,但工作量较大,雨后立即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加25%雷多米尔800倍液配在一玻璃广口瓶里,将茄果浸泡一遍,有很好的防止感病的作用。

  四是喷雾法。褐纹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绵疫病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炭疽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灰霉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使用以上药剂宜发病初期或发现中心病株时使用,单独或交替使用均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夏季茄子烂果的识别及防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09/64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