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响洪甸水库出发,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南奔200公里,成为寿县大井库区喊渴农田的“救命水”;经过驷马山引江工程四级提水,长江水从和县乌江镇出发,一路攀高32.1米,补水100公里开外的肥东马湖乡……
正是由于历年来兴修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才得以让60年一遇的干旱没有成为60年一遇的灾情。截至6月3日,全省累计有4800多座水库、3379处泵站、72.1万台套流动抗旱设备向受旱地区供水浇灌。
水是生产之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水利兴,丰收“水到渠成”。
水库蓄水,确保大旱时有水可用
今年以来,各大水库在降雨严重偏少的情况下,提前做好蓄水供水保障工作。截至6月5日,大别山六大水库在来水量比常年同期少7成的情况下,总蓄水量19.0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少1成。
早在2月份,淠史杭灌区六大水库利用有限区间径流向瓦东寿县大井水库、瓦西干渠充水3000万立方米,补充灌区内部中小型水库、塘坝水量;通过前期供水,六大水库保证了六安、合肥及沿渠城镇生活用水安全,完成了灌区大面积水稻栽插,目前,淠史杭灌区三大渠首共引水12.80亿立方米,灌区已栽插水稻约598万亩。
抗旱水源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设施的状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建成水库4836座,通过近年来的水库除险加固,恢复及新增兴利库容6.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47万亩,新增供水人口863万,直接保护下游约1400万人口、约1400万亩耕地及众多的基础设施。港口湾、大房郢、白莲崖三大水库的建设使我省大型水库增加为13座。
在前期供水后,三座大型水库目前仍有蓄水4.5亿立方米。蓄水抗旱能力的增强,大型蓄水水利工程在抗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脊梁作用。
大旱中,我省及时开启固定泵站和流动泵站调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财政投入约8亿多元,改造灌溉泵站800多座12万千瓦,增加沿江泵站抽水能力为每秒550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380万亩。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开动提水机械339.56万台时,累计投入提水机械装机514.55万千瓦,累计提水量12.40亿立方米。
灌区输水,确保大旱时产量不减
瓦西干渠进水闸从六安市境淠河总干渠罗管庙的闸上引水,经过除险加固后的渠道3~4天后至寿县境内保义闸,比除险加固前缩短1天左右时间。
瓦西干渠全长61.7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60.7万亩。曾经由于已建放水建筑物老化损毁,跑水、漏水严重,渠道水利用率极低,下游引水困难,甚至无水可引。渠道下游寿县段放水建筑物更新改造实施后,寿县段放水涵闸跑水、漏水现象基本杜绝,引水总量减少30%,干渠输水流量明显加大,输水速度提高15%~20%,灌溉历时缩短,下游灌溉保证率大大增加,中等偏旱年份可恢复灌溉面积约5万亩。
截至去年底,我省列入国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计划的7个大型灌区已投资19.4亿元、14个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总投资2.7亿元。据初步统计,大中型灌区共新建及改造骨干渠道610.38公里,新建及改造排水沟37.0公里,配套改造骨干建筑物5129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28.4万亩,新增节水能力4.43亿立方米。同时,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年新增节约灌溉用水约4.2亿立方米。
我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按照新增、恢复灌溉每亩减少粮食损失300公斤,改善灌溉每亩减少粮食损失25公斤计算,灌区工程在今年的抗旱中减少粮食损失64.77万吨,直接经济效益约13亿元。
安全饮水,确保大旱时改善民生
“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没有建设前,新华村1万亩农田浇灌一轮大约需要半个月,现在只需要10天左右,缩短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为夏种抢得宝贵时间。”肥西县防办副主任赵世付兴奋地说。
我省发生秋冬春夏连旱以来,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在增产、节水和省工等方面,提高了项目区内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截至2010年底,39个重点县小农水建设项目共可实现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7.9万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7.5万亩。同时通过沟渠清淤疏浚及配套建设,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内的水生态环境。
肥东县古城镇山头村地处高岗,以前逢到干旱年,群众为了饮用水,采用肩挑担扛到远处运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即使在今年的大旱中,由于水厂的水源有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没有受到影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大旱之年可以解除饮水困难。夏旱中,绝大多数地区饮水安全可以保障。但是,由于降雨持续偏少,干支流水位偏低,河库塘坝蓄水锐减,一度有60多万人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目前各地采取新打井、利用已建工程管网延伸、水库或河道调水等应急措施已基本解决饮水困难。
据统计,近年来,我省累计投入55.8亿元,解决了1246.26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如果没有前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投入,在今年夏旱中,淮河以南地区已解决的属于缺水和水污染等不安全类型541.81万人饮水问题将很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