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宁县中村乡曹家村村民曹宁伟兴奋地说:“现在住的是小洋楼、出门就是柏油路,喝的是自来水,看的是有线电视,用的是程控电话,村里还有文化大院,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与城里人已经没啥区别,而且空气还比城里新鲜!”宁县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注、最急需的行路、饮水、看病、上学等生产生活问题,以“二十字方针”为总揽,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开发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让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特色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今年春节,宁县焦村西李村的村民李玉安将原来的“桑塔纳”换成了“奥迪”车,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这可都是沾了西瓜的光啊。”李玉安乐呵呵地说。原来,李玉安是该县远近闻名的西瓜经纪人,近年来,借着宁县大力发展晚熟西瓜产业的东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是宁县决策者形成的共识。为此,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发展以设施瓜菜、优质苹果、草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近五年新栽果树35万亩,苹果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实现了自营出口,总产量达到8.15万吨,产值1.71亿元;年均种植瓜菜20万亩以上,产值2.68亿元,认定无公害瓜菜11.5万亩;以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为突破口,在全县推行了“公司托牛、农户代养、良种繁育、留母交犊、滚动发展”的饲养模式和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以及自贮、代贮、收贮五种青贮模式,促使早胜牛产业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目前全县早胜牛饲养量23.7万头。同时,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办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户。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年年提高,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人民生活逐步富裕。
新农村建设让家园靓起来
农民幸福指数高不高,先看住的好不好。宁县按照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新民居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新庄镇东北门村是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试点村,两年累计完成投资1828.6万元。在该村笔者看到,新建的60间上宅下店商品房已完工,每套都是别致的小洋楼,传统农村民居开始变模样,新民居示范工程一改农村旧面貌。
春节前,第一个搬进新住宅小区的焦村乡西李村村民李光福满脸喜悦地告诉笔者:“现在好了,我这房子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隔热效果很好,近年过年再也不觉得冷了。这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也住进了‘小别墅’”。
据宁县新农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县按滚动发展、商业开发、高层整体搬迁和邻村合并四种模式,实施了新庄镇东北门村、焦村乡任村、春荣乡高寺村等3个市级和18个县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程,近年共建成农村居民点102处3475户,完成投资4.74亿元。
助困政策让困难群众乐起来
“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只有社会和谐了、发展了,老百姓高兴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提高。”县委书记马斌如是说。宁县加快发展过程中,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重民生、谋干事、促和谐的快速发展之路。
以城乡低保制度为主体,宁县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近五年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和五保户27.6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2.7亿元,去年社会保险新增参保5783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4%。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8800万元。落实“两免一补”资金5229.7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25%,报销医药费3572.2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58%,报销医药费204.6万元。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433.7万元。建成廉租房180套1.2万平方米。通过送科技、致富信息等方式,宁县在困难户中开展“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为帮扶对象找准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本领。 “有了一卡通,学校为我俩儿子免除了学杂费,还每个学期给300元生活补贴。”被纳入城乡特困户“一卡通”帮扶范围的王伟民,往年为两个儿子学费愁眉不展,如今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