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江苏果农给水果“穿衣”赚大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3  浏览次数:8898
内容摘要:江苏果农给水果“穿衣”赚大钱

  一个套在水果上的薄薄的袋子,成本少的几厘,多的也不过几分,四川眉山的徐世慧、徐世阳兄弟却将它从单层做到双层,从树下套到树上。如今,四川新惠阳保鲜有限公司通过在细分市场里精耕细作,俨然将小小的纸袋生意做成了一个年产量上百亿只、产值近亿元的大产业。

  精耕市场,研发科技纸袋

  1995年,新惠阳保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最初生产的是水果保鲜袋。从树上摘下来的柑桔,套上新惠阳生产的那样一个薄薄的膜袋后,可以放上几个月不烂,搁到春节时卖,价格能翻几倍。创始人徐氏兄弟所在的县是柑桔生产县,果农们看到增产效果明显,家家用保鲜袋,兄弟俩的生意开始日见红火。

  到了1998年,新惠阳迎来了新的商机。那时北方出产的苹果受农药污染和病虫害影响,损失严重,徐家兄弟到种植苹果的山西陕西一带考察后,考虑将保鲜袋套到还在树上生长的苹果上,以杜绝这些危害。但是,膜袋在树上要经历长达几个月的日晒雨淋,这就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比如透气性、防晒、抗老化等。什么样的功能膜袋能让水果增产、外观漂亮、少用农药又不致病呢?

  徐世慧苦苦琢磨了很长时间,还几次到科研院校向专家学者求教。通过生产、试验,不断改进配方,新惠阳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具有透气、转光功能的膜袋。2000年,徐世慧为这种水果透气套膜袋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后,徐世慧又将日本进口的一种纸袋加以改进,研制出双层水果套袋,增产效果比进口产品更上一层楼,价格却从进口时的四毛一个降到了四分一个。

  十多年时间,新惠阳拥有了多项国家专利,产品销售到大江南北,品种也从单一的苹果套袋发展到梨、桃、葡萄、香蕉等几乎所有水果的套袋。

  创新销售,模式一举三得

  生产水果套袋季节性很强。每年9月份开工,加班加点生产一直到来年4月份,在这段时间里把一年的货备足,5月份集中销售,七八两月休息。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季节储备大量资金,用于原材料、人工等各项开支。新惠阳因此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以解决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在水果主产区,他们在每个乡镇选择一家果农代理新惠阳的产品。每年生产季开始之前,代理商要提前将货款打进来,给他们支付利息,到了5月份销售季统一将货发给对方。对代理商来说,他们除了赚取产品分销所得的利润,还能获取比银行存款还高的利息,一举两得。新惠阳则解决了生产季的巨额资金需求。还有一个好处是,新惠阳借此建立起一张严密的分销网络,使得假冒产品无法渗透进来。徐世慧告诉记者,这种营销模式得以推广的前提是,产品质量必须是果农信得过的。

  尽管已是四川最大的水果套袋生产企业,徐世慧却不满足,他琢磨着让新惠阳将产品销售到东南亚、日本去。

  在水果外面套上个纸袋子,就能防虫、防雨还能增产。新惠阳公司生产的“水果保鲜袋”不仅成为了果农们种植水果的必选工具,还成就了一段以小额成本创造上亿产值的财富神话。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江苏果农给水果“穿衣”赚大钱”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03/54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果 果农 纸袋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