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海南:保质保量 守住千万亩耕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3  浏览次数:8645
内容摘要:数据表明,海南已连续12年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保量、提质、创优。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实现保护。”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为更好地保护耕地,他们变单纯被动的保护耕地数量为积极提升耕地质量,打造优

1084万亩,是国务院下达我省2010年耕地保有量红线,而目前我省的耕地保有量是1094.906万亩;935万亩,是国务院下达我省201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红线,而我省目前的基本农田面积为943.8万亩。

数据表明,海南已连续12年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保量、提质、创优。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实现保护。”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为更好地保护耕地,他们变单纯被动的保护耕地数量为积极提升耕地质量,打造优质项目,成效明显。

保量:严守耕地红线

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海南,建设用地的需求量特别大,对耕地保护形成巨大压力。为落实好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省多措并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实现目标责任制。我省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责任书,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全省建立了5个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坚持占补平衡。我省规定,建设项目只要占用耕地,就得及时缴纳开垦费开垦补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去年,海南补充耕地面积1311公顷,实现了从边补边占向先补后占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海南所储备可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指标达3235公顷。

开展灾毁农田复垦。针对去年10月遭受的暴雨灾害耕地灾毁情况,我省紧急部署,及时下拨资金1.23亿元,用于8.6万亩灾毁农田的修复,同时还积极向国土部、财政部申请到补助资金3.33亿元。

由于我省耕地保护工作受到国土部等部委高度肯定,国土部去年奖励我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0公顷。

“十二五”期间,我省还计划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4万亩,继续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总量动态平衡。

提质:释放耕地生产力

耕地质量事关保障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不能仅满足于保数量,更应积极提质量,让耕地释放更大生产力。”该负责人说。

我省对耕作条件较差的土地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我省还对补充耕地进行质量建设,通过多种改良技术,提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万宁市吴村村民文宝德说,土地整治前他家水田亩产仅300余斤,遇上大旱或水涝基本上绝收,土地整治后亩产提高至1000多斤,水稻种植也从一年一季增加到一年两季。

该市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负责人说,未整治前,农民需雇人收割水稻,再将其从田里扛到马路上。如今修了路,收割机、运输车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交通便利了,水利也发达起来。“现在水从自家田边流过,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文宝德很高兴。

“十二五”期间,我省计划继续加强整治中低产田,大力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0万亩。

创优:打造海南富硒岛

如果说从被动保量到主动提质是管理思维的创新,那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精益求精,就是一种超前“创优”思维。

近年海南通过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发现,全省一类和二类土壤占84.7%。调查还首次发现大量富硒土壤,面积达954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28.14%。海南岛是名副其实的“富硒岛”。

科学研究证明,硒对人体具有良好生理保健功能,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大力开发富硒土壤,对促进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将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省决定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禀赋,让其有效转化与应用,服务于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不久前我省进行了全岛土地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等种植适宜性区划,其中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11940平方公里,占全岛总面积的35.2%。A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5632平方公里,占全岛总面积的46.1%,为我省农产品品质升级提供了依据。

我省第一种富硒农产品定安火山富硒香米,规模推广种植后,每年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未来海南还有望生产富硒水稻、富硒薯类、富硒水果、富硒槟榔等保健品级产品。

功效:综合性全局性

“保量、提质、创优”的路子走下来,海南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坚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还产生了综合性功效。琼海市国土局土地整理中心负责人在谈及该市大路洋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功效时,算了一笔账:

增加农民收入。项目新增耕地面积7.26公顷,平均年亩产值2000元,新增耕地每年增收21.78万元。新增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63.3公顷,增加产值14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

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了水土,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农田抵御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能力,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实现农业规模化。现在的项目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生产条件改善,交通运输方便。最初的打井抽水灌溉、肩挑运输、人畜劳作等情形,已逐渐转变为各种稻谷收割机、摩托车、手扶拖拉机等机械化景象。

优化农业结构。由于水利、交通设施的改善,农民的自主耕作时间和作物品种也起了变化。传统的水稻、地瓜等正在逐渐转变,火龙果、石榴、西瓜、冬瓜等高效农产业已引进,冬季还能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反季节瓜菜,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未来,大路洋的喜人景象,将会在全省普遍看到。”省国土厅有关负责人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海南:保质保量 守住千万亩耕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03/54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