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的三条承诺
礼县雷王乡,曾是全县最贫瘠最困难的地方,当地有“上了雷王山,两眼泪不干”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雷王人最大限度地释放创业热情,迸发创业能量,使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雷王乡的根本性变化,离不开坚强的领导班子。2006年8月,县委对雷王乡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班子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向全乡干部群众做出了三条承诺:一是彻底改变乡上的办公条件;二是对江雷公路进行加宽改造铺油;三是把乡政府所在地薛河村改建成小集镇。
一诺千金,拼命一搏。会后,她和乡上的其他领导分头奔波,争取项目,很快修起了雷王乡历史性的第一幢办公大楼。经过多次申请,没有列入盘子的江雷公路挤进了计划本子,最终结束了大山深沟没有油路的历史,同时还组织人力加宽改造了礼县雷王乡至西和县姜席镇的公路,打通了礼县县城至西和县城的断头路,沟通了商流,方便了行人。同时,乡党委决定将薛河村建设成小集镇,抢时间抓速度,争取投资,采用市场营运的办法解决了农贸市场征地和三通一平的费用。很快,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卫生,贸易活跃,硬化、绿化、亮化的,能容纳100多个摊位、几千人的农贸市场呈现在雷王人的面前,彻底改变了雷王乡过去无集无市无商无贸的历史。
致富路修到了家门口
近年来,雷王乡狠抓以通乡跨县公路为主干,乡村公路为骨架,村组和田间道路为延伸的道路网络建设,为群众开通了一条条致富之道。道路通了,车辆随之就多起来了,过去,连一辆架子车都买不起,现在可以买大车了。有这样一组数字使人刮目:全乡有货运车13辆、小汽车9辆、拖拉机10辆、农用三轮车343辆、摩托车1738辆。龙潭一个村就有大车6辆、小车9辆、拖拉机4台、三轮车31辆、摩托车120辆。梁集村户户都有摩托车,全村已发展到250多辆。山坪村的小麦过去收割打碾需要一个多月,背麦磨得脊背像开水烫的一样难受,现在修通了5.9公里田间道路,辐射了全部粮田,几百亩小麦三天就运到场里,再加打碾用上了机械,不到20天夏收就全部结束了。
劳务输出鼓了钱袋子
雷王乡的劳务输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从那时起,逐年增加。现在雷王乡出外打工的有3200多人,户均1人,年劳务收入千万元以上。出外务工人员不仅挣回了大量现金,而且学会技术。山坪村的168名务工人员中,当了技工的就有112人。打工挣钱,不忘教育,除了正常入学的学生之外,村上办起了留守儿童学校,使每个适龄儿童都受到教育。经常的思想教育,使村里平安和谐,近年来一直没有出现过大的治安案件,小的民事纠纷调解也未出过村。雷王乡范围内修建新房和室内装潢都是当地打工回来的技工。他们平时出外打工,利用逢年过节的机会干当地的活。
雷王人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的雷王乡,旧貌换新颜。山坪村119户村民,这几年上百户建起新房子。村民们建房依山就势进行新建和完善,保持原有的四合院风格,按照农户特点,巧妙安排结构。2公里通村公路硬化,村内巷道卵石铺路690米,群众感到美观、实惠,颇具民族传统色彩。村子变得整洁、干净、宜居。新房子、新家具、新炉灶、新厕所悄然走进农民的新居。
雷王乡的电视入户率很高,有的家庭有两台电视,老小分开。手机也普及了,而且有的家庭一人一机。雷王乡百分之百实行了新农合医疗制度,有2500人实行了低保。雷王人形容当前农村大好形势时说:“种地不纳税,上学不收费,看病报药费,老有养老费,困难低保费,数不清的补贴费,从来没想过有这样的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