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璜土农民戴志兴正忙着进行大棚葡萄田间管理。他说,“现在璜土葡萄生产技术标准化了,我们种葡萄都‘有标可依’,名气大了,收益也好了。”去年,戴志兴种植葡萄赚了30多万元。
作为苏南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璜土镇有1400多户葡萄种植户,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通过实施标准化种植,璜土葡萄去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普通品种每亩纯收入近5000元,种植美人指、金手指等优质品种效益更高。据不完全统计,像璜土农民一样,目前全市3万多农户加入标准化行列,品尝到现代高效农业的甜头。
九成主导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
农作物怎么施肥才能高产?水产品怎么养才能提高商品优质率?农产品质量如何保证?这一切都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江阴把农业标准化作为重点工程来抓,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0万元,制定了《无公害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优质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商品肉鸽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63项,其中省级标准8项,市级标准55个,实施县级标准体系项目3个。农业标准覆盖了全市65%的农产品及90%的主导农产品。针对葡萄、肉鸽、河蟹、鹌鹑等11个具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我市专门建立了13个标准化核心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推进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
标准化,正成为江阴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目前,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9个,面积22.95万亩,占全市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5%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1个,绿色食品25个,26个农产品获得省、市名牌产品证书,涌现了“母亲缘”葡萄、“胜水牌”河蟹、“申港牌”江鲜、“金湖”肉鸭等一批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农产品。
跳好“标准舞”,3万农户钱包鼓起来
顾山镇红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种植非洲菊、白菊,带动了2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合作社生产的非洲菊主要销售到无锡、苏州等地,生产的白菊则出口到日本。昨天,红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主任李建明给记者算了笔账:非洲菊每亩种植3600株,每株可产鲜花40-60枝,按每枝0.2元计算,每亩净利润近2万元,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40多倍,而出口的白菊效益则更高。李建明称,高效益的背后,是生产过程中的“高标准”,出口的白菊不仅在种植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花的高度、花形的大小、采摘的时段等方面,也有严格的标准,此外,工人们进入大棚,不仅要换上专门的工作服,还要进行严格的紫外线消毒。
青阳肉鸭养殖业是我市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年出栏1200万羽,产值1.8亿元,涉及千余农户。通过实施肉鸭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不仅改变了部分养鸭场脏、乱、差现象,还打响了青阳肉鸭在上海的品牌,推动了高附加值肉鸭产业的发展。青阳肉鸭养殖户户均年收入近10万元。农业标准化,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据农林部门统计,全市加入标准化行列的农户达3万多户,去年户均增收1500多元。
农业标准化,支起百姓“放心餐桌”
在红光蔬菜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种植的菜地都使用了防虫网进行防虫。怎么打药,打什么药,什么时候上市,基地对菜农都有严格的要求。采访中,一位菜农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种菜都是传统的工艺,产量低,农药残留高,现在我们掌握了放心菜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产量增加了。因为是无公害蔬菜,赚头也更大了。”
“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餐桌,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生产环节是抓好菜篮子工程的源头。在推进放心菜工程过程中,我市狠抓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推行生产标准化。”市农林局办公室主任王文学表示。农业生产标准化以来,市、镇两级科技人员积极与农民挂钩,实行双向互动,科技人员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生产,农民也可以通过打电话或登门请教等形式随时与科技人员取得联系,解决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市放心菜基地近10万亩,所产蔬菜占市区放心菜供应量的40%以上,放心水产品基地6.5万亩。在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加快有机农业的发展,今年全市新增栽种有机水稻500亩、有机设施蔬菜1000亩,新增有机认证面积2000亩,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主要农产品有机、绿化产品比重达到25%以上,满足市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