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把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三农”内部挖潜增效,跳出“三农”抓增收,使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广,增收幅度越来越大。
特色产业结硕果
疃里的山药,金屯的香瓜,嘉祥白菊花,黄垓的小尾寒羊……这些名扬鲁西南一带乃至全省全国的名特农产品,如今成为嘉祥农民致富的“金矿”。
嘉祥县通过以奖代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建立协会等措施,壮大蔬菜、畜禽、林果等特色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黄垓乡畜牧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规模型转变,今年新建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场3处,牛羊存栏量达到7万多头(只)。畜牧养殖纯收入达到4700万元。疃里镇组成山药生产技术指导小组,成立嘉祥县绿生源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麟城”牌商标,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细毛长山药栽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余亩,辐射周围15个村,年产达10万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
特色项目成气候
“家家车床响,户户铁花溅”,描绘的是孟姑集乡范庄村机械加工的繁忙景象。这个村有的在自家小院里腾出一片加工车间,有的搭起一座小板房,几家联合起来生产零配件,也像城里人一样实行上下班制度,几乎家家户户有工厂。除范庄外,岳楼、孟姑集、卞庄等20余个村队均有新发展的机械加工户。据统计,孟姑集乡共有大小机械加工企业60余家,现有车、铣、刨、磨等各种机械加工专业设备300余台套,专业技术人员2600余人,形成了机械加工专业乡镇。
嘉祥县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注册、登记、审批手续,落实财税支持、融资服务、土地使用、水电保障等政策,发挥服务组织的作用,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鼓励农民创业。
针织来料加工是仲山乡返乡农民工带回来的项目。乡政府因势利导,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协调原料和渠道,推动了这项产业的发展,目前通过来料加工实现4500余人“家门口”就业。黄垓乡农民“抱团闯市场”,像郝庄村的汽车坐垫、张庄村的马扎、朱庄村的豆腐、李楼村的鲁锦刺绣等产量急剧膨胀,从业人员逐步增加。梁宝寺桑科集有800余户制香专业户,产品打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旅游公司和数百家旅游景点,年香火销售收入1250.4万元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增加收入3765元。
特色经营增效益
传统种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毕竟存在集约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弊端。要使农业有更大的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活化农业生产要素,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基于这种认识,嘉祥县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大张楼镇利用鸿运富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的优势,实施了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项目。项目区建设采用“六统一”的经营模式,严格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道路相连、林茂粮丰、旱涝保收”的标准要求,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通过深翻改土、平衡施肥、良种推广、科技普及的实施,增强了农业科技队伍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农民每亩土地增加经济效益260元以上。万张乡阳光农业草莓基地采取的“龙头企业+专家+基地+农户”模式,目前已育苗120亩,建设现代化日光温室50个。该模式通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以不同方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增加了农民收入。圣丰种业公司依托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在嘉祥县凤凰山下建立起圣丰院士工作站,不仅成为育种行业的龙头,而且通过产业化发展,以企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农业科技骨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