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年,安阳滑县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省内粮食专家称之为“八连冠”。滑县粮食生产何以蝉联“八连冠”?
创建高产模式
滑县留固镇万亩小麦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
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矮抗58,周麦22,豫教5号……由近而远不同品种的小麦排列整齐,穗粒饱满,长势喜人,昂首接受着人们检阅。
据滑县农技推广中心测算,这个万亩小麦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今年每亩穗数达到50万,每穗37粒,较去年稳步增长。
“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啊!”地头,滑县留固镇程新庄村支书程新文边抽烟边点头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滑县高产创建具体模式是:“一集成六统一”,即集成推广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技术组装配套,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对农户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适时收获。
“一集成六统一”的效果直接而又明显:2010年,滑县4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方、6个百亩攻关田,平均单产分别达到了637.5公斤、667.3公斤和718.1公斤,5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方、6个百亩攻关田、7个十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分别达到769.4公斤、807.9公斤、862.1公斤和935.8公斤。
2011年,滑县又被农业部确定为万亩示范方整建制试点县,全县将建起44个万亩示范方,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整体上水平。
书记的危机感
“粮食生产是带有政治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课题,滑县始终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粮食生产摆到突出位置!”
滑县县委书记郜军涛坦言粮食生产这根弦在他心中始终绷得很紧,时刻都有粮食产量下滑的危机感。
郜军涛介绍说,滑县历来有重视粮食生产的传统。中央连续多年下发一号文件后,重视粮食生产已成为滑县上上下下的共识。
滑县建立的领导干部示范制,更是为县乡党政“一把手”戴上了粮食生产的“紧箍咒”。 这无疑成为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最好佐证。根据领导干部示范制要求,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分包,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建立5000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方,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据介绍,为使各级领导切实负起责任,滑县还建立了一系列责任制度。如目标责任制,每年都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工作千分考核和创业竞赛活动。还有承包责任制,县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分包村,技术人员分包生产指导,推广规模生产、科学种植。
滑县先后成立了粮食增产行动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良种推广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2005年以来,滑县严格坚持“一分钱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一户也不能漏”的“三个一”原则,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足额按时全部直补到户,已下发各类惠农补贴资金累计达6亿多元。
不放松、不走样、不折扣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成为滑县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引擎,农民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安度“大旱之年”
“丈夫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我跟孩子。现在都是刷卡浇地,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半儿,再也不用发愁要用三四个人浇地了!”
程新庄的农民张霞,在地头路边树荫下,倚在拖拉机上一边悠闲地乘凉,一边看着自己的麦田被一点点灌溉。
滑县有种说法:“滑县粮食不全靠天,大旱之年照样大丰收!”
主抓农业的副县长袁锐锋向记者解惑:“大旱之年犹能丰收,在于滑县有充足的灌溉能力。”
袁锐锋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滑县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县机井达到4万眼,位居全国县级首位;干支渠1208条,骨干排水沟河21条,桥、闸、涵1375座,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174万亩。
据悉,2010年,滑县水利投资的比重占县财政总收入的1/10。
推广良种良法
“据气象部门预报,明后天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请广大农民做好防范工作。田间湿度小的麦田,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浇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天丰素,百人包千村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指导。”
滑县农技推广中心通过手机短信,向科技示范户发出了这样的警示。
在滑县,手机短信、QQ视频、互联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滑县粮食丰产丰收插上了翅膀。
据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卢中民介绍,滑县还完善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推荐系统,并在我省率先实现网上推荐。打开河南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网站(http://hxnjtg.com/),点击滑县测土配方施肥,即可进入滑县小麦精准施肥决策系统。网上推荐3000多个抽检样本,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专家指导,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网络化。
滑县共102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技术员,长期活跃在生产一线,对农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服务。2010年,农技人员下乡指导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0余万份,培训农民32万人次。
依托滑丰种业的龙头带动,滑县组建了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县、乡、村三级示范,构建起县、乡、村三层经营网络,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将良种送至田间地头。目前,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良种是基础,服务是保障。2009年2月,滑县引导成立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
这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 360名社员日服务面积可达2.2万亩次,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机械化和精准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做到了安全、科学、合理用药,在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与质量的安全。
永葆“豫北粮仓”
滑县为我省第一产粮大县,全县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00,占河南省总产量的1/40,占安阳市总产量的40%。商品粮贡献量均位居河南省第一,粮食总产连续19年稳居河南省首位。
省委书记卢展工曾经提出全省上下要努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个难题。
“粮食怎么保”往往和 “民生怎么办”密切相连。有心人算过一笔账:当地农民从事种植业,一年两茬作物合计,净收入仅为669.5元。而外出务工一个月的劳务收入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滑县县长董良鸿说,“原”字号产品多,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的,说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短板,它将制约粮食丰收的可持续性。
粮食怎么保?被誉为“豫北粮仓”的滑县,提出“十二五”末全县粮食产量突破30亿斤,县里的设想是:按照“举粮食安全旗、打高产创建牌、走现代农业路、圆农业强县梦”思路,将大力推进粮食生产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互动”。
推进粮食生产手段的科技化。从品种到技术、到装备等,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良种覆盖率和科技入户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推进粮食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整合项目资源,统一建设标准,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制定完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统一技术标准,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
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规模化。按照“整建制、大协作”的要求,从2011年起实行粮食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不断提高单产、总产水平。
推进粮食经济的产业化。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加工转化能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末实现年粮食加工转化量9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60%。
推进粮食产品的品牌化。按照“优质、高产、安全”的目标,努力打造具有滑县自身特色的名牌粮食产品,逐步增强滑县粮食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