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参加会议,提出制约目前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效益发挥最薄弱环节是 “最后一公里”缺位。昨日许昌市委办透露,许昌即日起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市完成相关工程农田灌溉面积100万亩。
□东方今报记者 韩争强
●市委书记问诊 “最后一公里”
据调查,长期以来,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且权责不明、管护主体缺位,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制约目前其效益发挥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缺位问题。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带着《关于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建议》来到了北京。他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由国家拨出专款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同时他还建议,要一方面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以乡镇为单元成立乡镇水利服务管理站。另一方面,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同时采取“以工代赈”等补贴方式,鼓励农民修建、维护一些小水塘、蓄水池等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户的抗灾减灾能力。
李亚还提出应制定出台《农田水利促进法》,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5年内100万亩小麦受益
作为河南粮食生产的核心区之一,今年“两会”刚结束,许昌市就率先着手解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薄弱环节。
5月20日,许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的落实当成重点。
据介绍,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工程”,主要是指机电井、泵站及其配套设施等提水工程,喷灌、滴灌、小硬渠等节水工程,大中型灌区的斗农渠等配套工程,排水沟及其桥涵闸等排涝工程,小水库、塘堰坝等蓄水工程,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等引水工程,小型水土保持工程等。经调研,许昌市认为做好这些工程,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为此,许昌市明确提出了全市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从现在起,到2012年年底,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到“十二五”末,许昌全市完成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面积100万亩,每年完成2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