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增产潜力不止300亿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27  浏览次数:8965
内容摘要:“河南是小麦的天堂,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一,更创造了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去年全省平均单产达到387公斤,比解放初提高了12倍,这与河南小麦品种改良在全国领先是分不开的,更离不开广大农技员的辛勤服务。河南省提出到2020年实现粮食增产300亿斤的目标,

    “明年400亩全种小麦!”河南省滑县种粮大户耿爱丽承包了400亩土地,今年150亩种植小麦,其余全种蔬菜。5月12日,她一边扒拉麦穗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你看这穗数,产量肯定低不了。以前种地是咱找技术员,现在是技术员有事没事就到咱地里转,有了包村技术员,种粮越来越省心。”

    耿爱丽说的“包村技术员”来源于河南省自2009年起开展的“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近日,记者在河南省滑县、中牟县等地采访,随处可见农技员忙碌的身影。为了确保粮食千亿斤目标,今年河南省组织了13155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4.8万个行政村,开展全年全程科技服务。截至4月底,包村技术员累计入户指导31.6万次,指导农户201万户,累计培训农民767万次,发放明白纸1188.8万张,为抗旱春管、夏粮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科技增粮的核心是“优良品种+技术推广”

    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2004年-201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当问及全县粮食生产经验时,县农业局局长王典让将之归功于“科技增粮”, “核心就是良种良法,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了40%,可以说,没有良种就没有增产的基础,没有良法,也就是配套的技术推广体系,再好的品种也发挥不出增产潜力。”王典让说。

    近年来,滑县实施“11331”良种化工程,依托滑丰种业带动,组建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设立科技示范园,开展县乡村三级示范,形成育繁推一体化良种推广体系。

    滑丰种业公司总经理赵秀珍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买到放心种子,公司每年组织两次新品种观摩展示会,每个村邀请两名示范户,共3000余人参加,把好品种免费让示范户试种。”

    据省农业厅有关人士介绍,滑丰种业2005年选育的小麦品种矮抗58,目前已是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表现出良好的稳产高产特性。今年,该公司又开始推广小麦新品种“豫教5号”,该品种去年测产达到每亩716公斤。可以说,良种为新品种更新换代、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是小麦的天堂,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一,更创造了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去年全省平均单产达到387公斤,比解放初提高了12倍,这与河南小麦品种改良在全国领先是分不开的,更离不开广大农技员的辛勤服务。河南省提出到2020年实现粮食增产300亿斤的目标,如果能够把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推广普及,增产潜力不止300亿斤。”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说。

    节本增效,亩穗数和穗粒数高于去年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精心和种粮积极性的高涨,在中牟县浇了四五遍水的农户不在少数,在滑县不少树林间都种满了麦子,而农民的辛勤付出也换来了回报。

    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旱情重,但灾情不重。由于科学指导到位,管理及时,农民冬前浇水早,浇水面积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今年春季低温时间长,幼穗分化期长;加之干旱造成小麦矮秆,增强了抗倒伏性,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现在看,三因素中亩穗数和穗粒数均略高于去年,眼下是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天气向好,后期管理跟上,丰收在望。”

    “投入少了,产量却高了。”滑县留固镇小营村农民张新伏感慨科学种粮的好处:“以前上肥是‘一炮轰’,一次就把两三百斤全施上,现在技术员指导我们分期施肥,浇返青水时上50斤配方肥,拔节后再上20斤,抽穗再上10斤。一亩下来,化肥至少省了100多元,产量却提高了两三百斤,节本增效400多元。”

    据滑县农技中心主任卢中民介绍,今年滑县小麦种植面积170余万亩,亩穗数比去年至少增加一万,平均每亩达41-42万穗,高产创建示范片可达46-47万穗,攻关田能达到50万穗左右。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提出,要把“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高产创建等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重要举措,抓住春季、“三夏”、“三秋”关键季节,深入开展科技大会战,把专家的技术意见变成农民的生产实践,在大灾之年努力实现夏粮及全年粮食丰收。

    包村技术员信息“上墙”,保证“电话打进来,技术送出去”

    在郑州市中牟县黑李村村口,记者看到标有包村技术员姓名、照片、电话、工作要求和监督电话的“展示牌”就挂在村务公开栏的显著位置。

    郑州市农委副主任董锐告诉记者:“全市770名农技员分包了2147个村,实行‘一次呼叫、免费服务、全程指导’的承诺,确保技术员4小时内到位,对于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确保联系专家两日内提出解决办法。同时,技术员的信息向全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如果农民对服务不满意,可拨打农委投诉电话。”

    村民李学军种了6亩小麦,农技员的服务赢得了他的信任:“咱们有问题就找老王,打个电话就来了。以前就怕遇到病虫害,自己不会选药,商店净推荐贵的,钱花了不少,没少忙活,但效果不咋样。农技员只开方不卖药,咱拿着方子去买药,不仅心里有底了,时间长了咱也学会了咋防治。”

    李学军说的“老王”就是包村技术员王国民,50多岁,晒得比农民还黑。他告诉记者,今年包了5个村,农忙时每个月有20多天在村里。

    虽然累,但老王干劲十足,“我干了30多年农技推广,现在条件比以前强多了,一人给配了一台摩托车,下乡方便多了。”

    据了解,郑州市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4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记者走进新建成的中牟县黄店镇黑李村农技推广区域站,这是一个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除了通常的咨询大厅和培训教室外,还配有各种常规和快速检验检测仪器、气象测报和人工降雨设施、太阳能和沼气应用设备。包括老王在内,区域站一共有10名农技员,负责4个乡镇的农技服务,保证“电话打进来,技术送出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增产潜力不止300亿斤””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27/43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