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哈尔滨现代农业发展调查:生产结构大变迁正悄然到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26  浏览次数:8634
内容摘要:按计划,到2015年,哈市大中型机具比重达到45%以上,水稻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收割达到60%以上,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据了解,今年哈市将重点推进9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达标升级,以实现其组织合作化、装备现代化、生产规模化、效益最大化。

  对于五常市红旗乡后兰村村民来说,他们种粮的历史或许在今年的春天改变。

  去年底,后兰村和山东寿光签下协议后者投资3000万元在后兰村新建1100栋蔬菜温室。不久,带有寿光“基因”的蔬菜将在后兰村温室生长。

  后兰村种植结构的粮菜交替、后兰村村民粮农菜农的身份变更,只是哈市农业结构开始大“调整”的一个缩影。

  从今年起,哈市“粮菜换位”工程、“旱改水”扩稻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和百万农民进城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一场农业生产结构和城乡社会结构的大变迁正在悄然到来。

  “粮改菜”与“旱改水”的市场化考量

  “一亩菜十亩田,一亩水稻四亩大豆”。今年,哈尔滨市顺应市场潮流,大胆提出“三年两改”目标3年内,郊区四环内粮田全部改成菜田;3年内,旱田改水田面积273万亩,全市水田面积达到千万亩。

  40多岁的后兰村村民依英山从未种过蔬菜,但他依然承接了“寿光”的5个蔬菜温室。虽然“种温室蔬菜一亩地一年收入3到5万元”的说法依英山尚未能亲自验证,但他见过村里人种黄瓜等露天菜一年一季,一亩地收入也能达到三四千元钱。因此,对“整年都能种菜,还能反季节供应”的温室菜亩产数万元的收益,他很乐观。

  今年初,哈市出台蔬菜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并拿出2亿元资金专门扶持。只要符合规定,依英山等菜农的新温室、新大棚以及为种菜修路、打井等投入还可获得相应补贴。

  “这几年粮价相对稳定,而蔬菜价格却一路上涨,两者均价相差10倍以上”,市委副秘书长、农委主任杨靖武介绍,今后5年,哈市将通过“粮改菜”工程和相应配套政策,新增菜田50万亩。

  在杨靖武看来,一招“粮改菜”,鼓了农民口袋,省了市民钱包。“粮改菜”工程的实施,一方面,使分散的粮农变为有组织的菜农,菜、粮价格差直接让农户年收入呈倍数上升;另一方面,市区蔬菜供应量加大,菜农通过公司或合作社将蔬菜以订单等形式直接销往超市等终端市场,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市民将得到更大实惠。

  同样,鉴于水稻价格远高于旱田大豆、玉米的市场收益,“旱改水”扩稻工程也在今年全面铺开今后3年时间里,哈市将投入60亿元,新辟水田273万亩,使水田面积增至1000万亩。

  “"旱改水"后,哈市每年增产水稻20亿斤,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200元左右;"粮改菜"完成后,全市蔬菜总产量由400万吨增至600万吨,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由50%提高到70%,项目区农民户均增收3.5万元”,杨靖武指出,“双改”完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哈市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

  从“工厂”开始的现代化农业征程

  粮食种植似乎与工厂不贴边,但今年哈市百万亩水稻种植却恰恰在“工厂”里开始。去年10月,方正县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在德善乡安乐村动工建设。今年3月份,占地200余亩,由智能集中控制室、智能浸种催芽温室和203栋育苗大棚构成的方正县智能化育秧中心落成。而实现了浸芽自动化、一体化和工厂化的智能化培苗,在今年春耕时也让当地人喜出望外。

  “稻种出芽率提高了5%以上,稻苗的等级也提高了0.5到1个档次”,方正县农委生产办主任彭海龙告诉记者,育秧中心今年共分3个批次对7600吨稻种催芽,基本满足了全县主要水稻种植乡镇稻田所需。而且,在今年开春后气温一直偏低的情况下还提前一周实现秧苗播种。村民告诉他,育苗中心催芽生出的秧苗更壮实,更适宜插秧机种植。

  像方正这样的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哈市今年共建设了11个,并在今年春耕期间全部投入使用。水稻育苗工厂化,插秧、收获全程机械化,哈市现代农业的征程由此开端。

  另一个转变悄然发生在农业机械上。只有将农业和农机相结合,哈市农业生产才会产生惊人的转变。

  按计划,到2015年,哈市大中型机具比重达到45%以上,水稻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收割达到60%以上,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据了解,今年哈市将重点推进9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达标升级,以实现其组织合作化、装备现代化、生产规模化、效益最大化。

  产业科学布局展现代农业风采

  打破原来产业布局分散零乱局面,以哈尔滨市区为核心,城郊区(近郊)、中郊区和远郊区的农业“十二五”规划让人眼前一亮。

  “近郊”围绕菜篮子工程突出大型肉、蛋、奶、果蔬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群建设,大力发展以蔬菜、食用菌、渔业、花卉为重点的都市观光型菜篮子基地、原料基地和标准化、生态型规模养殖基地,打造大都市生态农业圈。

  “中郊”突出发展以奶牛、生猪、肉鸡和蛋鸡生产为主的畜牧养殖业,重点发展水稻、玉米种植,其次是发展蔬菜及林产品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远郊”突出发展肉牛、羊和特种动物养殖,重点发展水稻、玉米、大豆、杂粮的种植。

  看似简单的“三郊”产业布局,实则是凝聚了决策者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水稻种植就是要向“优质”要效益。未来5年,哈市将进一步开发江、河、地表水资源生产潜力,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不断扩大优质水稻面积。

  玉米种植结构向特种玉米产业调整,2015年全市优质高淀粉、高油玉米发展到50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37%。

  2015年,哈市在大豆种植通过提高单产将实现总产7.44亿公斤,其中优质高油、高蛋白大豆占90%。

  在大力发展近郊、中郊设施蔬菜的同时,到2015年全市有机、绿色标准达到50%。

  到2015年,哈市将实现奶牛存栏60万头、肉牛出栏100万头、生猪出栏800万头、家禽出栏1亿只、水产量达到14.5万吨,且养殖区域相对集中,形成具有抗击市场冲击能力的“畜牧集团”。

  产业布局的整合,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把哈市农业以往分散的“五指”收拢起来,攥成拳头,形成合力,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向国内外展示哈市现代农业的风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哈尔滨现代农业发展调查:生产结构大变迁正悄然到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26/428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