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的沙包地上能种出“金豆子”,这可能吗?
大安市叉干镇庆学村却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秘诀是发展适应性农业:种植适应当地生态和气候条件的作物――花生,让村民彻底脱贫致富。2010年,全村花生总产值达到了252万元,全村种植花生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达到18户,这在庆学村历史上是没有的。
我们不妨听听庆学村“金豆子”的故事。
叉干镇在大安市农业基础弱是出名的。当地农民自嘲说,十年九旱,一年是大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而庆学村又是叉干镇风沙最严重的村子,全村基本上都是沙包地。如何在沙包地上发展农业,让村民发家致富?多年来,村干部倍感困扰。
2008年,村干部发现周围市县的村民在沙包地种植花生获得了成功,这提醒了他们。经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结合庆学村的土质情况,村里决定把种植花生这一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作为首选来大力发展。村里先后两次到扶余县弓棚子镇、洮北区林海乡考察,通过考察更坚定了村干部号召村民种植花生的决心。
花生喜沙性土壤,是耐旱的作物,但是庆学村是个严重缺水的村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村民放心种植花生?2009年初,村里筹资62万元,一口气打了24眼抗旱井,使种植花生的地块全部实行喷灌,解决了地块水源缺乏问题。
当年春天,庆学村历史上第一次开展实施了 “种植致富工程”,全村近一半的村民种植了花生。为了保障村民丰收,村里从市农业部门聘请专家成立了专家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给村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设立了科技服务热线,组织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开展结对帮扶,为村民提供无偿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全村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和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并制订了实施意见进行发放。推广良种,帮助农民实现花生种植配方施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为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全村推选出以赵景龙为代表的10名花生种植科技示范户,发挥他们在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成立了庆学村花生专业生产合作社,全村以合作社为依托,实行花生地膜全模式化栽培,实行花生全膜覆盖,试种高油高产品种,从而提升了花生的品质、产量,价格每公斤提高了0.4元至0.8元。
付出终有回报。2010年,全村种植花生的村民有18户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当年注册的“叉干红”牌花生由于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且色泽好、口感佳,富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全部氨基酸,在第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被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望着合作社里高高悬挂的名牌产品的奖牌,赵景龙兴奋地说:“我们力争在5年内使花生产业收入达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那时,我们的‘金豆子’将会更耀眼、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