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北京农业加快升级步伐 以都市型现代化服务首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23  浏览次数:81266
内容摘要:去冬今春,昌平各大草莓园迎来400多万人次采摘客,地头乌泱乌泱停满了各种牌子的私家车。一斤草莓采摘价格从30元到200多元不等,3000多农户坐地卖果,挣了1.8亿元。

  朝阳,蟹岛农业观光园。

  蔬菜采摘基地附近,过山车、摩天轮已经高高竖起,八个真空玻璃大篷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

  这里怎么还会有过山车?

  原来,这个偏居城市一隅的农业园,今年夏天要轰轰烈烈办一场“洋节”——德国著名的慕尼黑啤酒节。

  啤酒、美食、爵士乐队、嘉年华……原本以种水稻、养螃蟹起家的蟹岛,将向市民展现浓郁的巴伐利亚风情。

  “虽然干的是农业,但我们给市民提供的不仅仅是农产品,还有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和生活方式。”蟹岛负责人表示。据他估算,在举办慕尼黑啤酒节后,农业园土地的平均亩产值将达到10万元。

  从生产农产品,到卖环境卖服务卖创意,蟹岛的发展轨迹,恰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北京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城市服务功能正在被前所未有地发掘和拓展。”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农业的部分领域已经融入现代服务业要素。围绕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市民的需求,承载多元功能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已进入佳境。

  麦田里拍婚纱,百里山水入画廊,农业生产资料变身大地景观,北京农林水生态服务价值达1万亿元

  一望无际的麦地里,一对新人,一个挎着篮子,一个扛着锄头,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定格下甜美的回忆。

  这是4月初,在顺义区大孙各庄举行的麦田拍婚纱活动。20多对城里新人,在绿浪起伏的麦田里拍下了个性婚纱照。

  这是拍婚纱照的,那是放风筝的,一伙年轻人在麦田里可劲儿撒欢,感受着清新的自然美景,“一开始,还怕把地里的麦子给踩坏了。后来一打听,这个时候的麦子根本不怕人踩。”初次踏进麦田的城市白领马晓萌又惊又喜。

  和马晓萌一样,很多市民或许并不知道,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农田,除了种菜种粮食,其生态服务价值也相当可观。

  市农委、市农业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科院共同完成的《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显示:北京市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

  最能体现着两种价值差别的就是麦田:一亩冬小麦,产出粮食的价值充其量不过五六百元,而它每年产生的生态价值是3600元!

  单单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就有90亿元,如果再加上河流、林地,全市农林水的总生态服务价值,经测算,仅2008年就大约有1万亿元!

  1万亿,这个听起来有些骇人的数字,大致相当于全市当年的GDP总值。——这样的比对,也为人们重新审视农业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其中,“小郊区”的“小”不是指面积小,而是经济总量小。近些年,北京农业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到去年已经不足1%。农业从业人员也仅占全市从业人数的不到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农业都是少数。“虽然是经济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好比人的五脏六腑,如果缺失了农业这块‘绿肺’,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能也不可能健康运行下去。”本市主管农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农业,作为北京独特的绿色基础设施,不仅滋养着城里人的“胃”,还滋润着城里人的“心”和“肺”。

  驱车开往延庆千家店,沿途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空气沁人心脾,这里是北京市有名的“百里山水画廊”。

  没什么险峰峭壁,“入画廊”的山水,其实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田林地。黑河、白河两岸,退稻的农田里,杏树成行,杏花开时,全镇飘香;杏树下万亩黄芩,进入盛花期,如薰衣草般开出紫色的花朵。深山里还有2000亩向日葵,盛夏季节化作一片金灿灿的葵海……在农民的辛勤拾掇下,农田摇身一变,成为宜人的大地景观。

  还有京承高速公路68公里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分布在密云、通州、房山的2600余亩油菜花海,平谷的22万亩桃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每一块农田,每一片林地,都在发挥着生态涵养功能,为首都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空间,弥补着城市生态功能不足的缺憾。

  桃花海里听音乐,香草园里闻草香,休闲农业,北京市民的幸福空间

  “北京——!”4月30日晚,加拿大小天后艾薇儿,以一句带着洋腔的中文在平谷登台亮相,引起台下一片欢呼沸腾。

  这是今年平谷桃花节的音乐会现场。特地从朝阳区赶来的霍斯玉和伙伴们裹挟在黑压压的人群里,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恣意摇摆着手臂。尽管那一天凉风呼啸,黄土拂面,但这个28岁女孩却感觉有说不出的酣畅淋漓。

  这是霍斯玉第一次参加平谷桃花节,“赏桃花是其次,关键是能看到偶像的现场演出。”回忆起半个多月前的那个狂欢夜,霍斯玉的脸上仍流露出兴奋的表情。

  今年,连续举办12届的平谷桃花节首次升级为音乐节,小皮靴、鲁尼乐团、台湾飞儿乐队等数十个国内外顶尖艺人和团体应邀演出。150万市民在桃花海里倾听音乐,放松身心,悠闲自在地过了把瘾。

  桃花节、杏花节、农耕节、插秧节、采摘节……以各种农事活动为依托,北京的农业节庆活动现在已经数不胜数;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观光采摘园、农业观光园、民俗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服务于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近2000万市民,北京农业逐渐向旅游服务业延伸,农业的休闲娱乐功能被大大开掘。据统计,2010年,全市1302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和9970个市级民俗旅游户,全年共接待游客3328万人次,比2005年翻了一番。

  但对于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的北京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这个阶段的市民,到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已经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内在的生活需求。”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吃农家饭,睡农家炕,注入创意和文化因素,既是农业又是现代旅游业的新型业态在京郊初露端倪。

  昌平蔬菜创意园,从外观上看,与普通日光温室并无二致;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3000多盆、近百种类形状各异的蔬菜、作物,都像花卉一样种在盆里,一年四季都能产菜。这里游人还能钻“蔬菜迷宫”,欣赏“雨打芭蕉”、“残荷听雨”。添了创意的菜园,如公园一般,让游客兴味盎然。

  密云紫海香堤庄园,不种果不种菜,种的是异国的香草。盛夏季节,薰衣草紫色的花朵漫山遍野,让人仿佛置身法国普罗旺斯。除了薰衣草,这里还有鼠尾草、百里香、洋甘菊等国内外260多个品种的香草,走在园中,处处芳香萦绕。以香草为载体,紫海香堤搞婚纱摄影,卖香草衍生品,组织文化沙龙,举行主题婚礼……在不少年轻人眼里,这里已然是爱情的“圣地”。

  还有门头沟妙峰山的玫瑰谷、房山的磨盘柿主题公园、延庆的消夏葵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成风格各异的创意农业园113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全市创意农业年产值达22.6亿元。

  看着电脑种地,照着配方施肥,精准设施农业让市民“菜篮子”更安全丰富

  北京常住人口近2000万,人均耕地却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人多地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和农业大省相比,北京没有沃野千里的资源优势,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地界上有25家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11个国家重点农业实验室,44家市农业科研单位和2万多农业科技人员,每年诞生的农业科研成果不计其数。

  近水楼台先得月。科技厚壤,让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北京,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独树一帜。

  譬如说,拿电脑种地。

  电脑怎么种地?到位于通州区台湖镇的北京金福艺农蔬菜种植基地转转,您就能了解个中奥秘。

  金福艺农有连方成片的现代化温室100多栋。每个温室里种了啥菜,种得怎么样,不用挨个去看,在园区的程控中心电脑上,点点鼠标,就能通过视频画面,看得一清二楚。程控中心还有一块电子大屏幕,上面滚动显示各温室的气温、湿度、光照、土壤温度等监测数据,每30秒钟更新一次。

  “我们在各温室都配备了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如果某一项指标超出了理想范围,程控中心的电脑会自动报警。这时候我们就会通过话筒,提醒温室里的工人,该开风口了,或者该浇水了等等。”园区负责人金振锡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

  这套被称为“数字化精准农业”的操作系统,是金福艺农从北京一家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引进的。电脑远程控制,让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温室的生产细节,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可好处还不只这些。

  “过去种地,全靠两只眼睛看。看地干了,就浇水;看有虫子了,就打药,比较被动。数字化精准农业的一大好处,就是让温室环境总能维持在适合植物生长的理想状态,不旱也不涝,不干也不燥。环境好,植物长得也壮,很少闹病。”金振锡说。

  不仅生长环境控制得精准,蔬菜施肥,一亩地需要多少肥料,也计算得门儿清,甚至精确到1克。

  这主要归功于农业科技部门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过去,农民种地讲究“粪大水勤”,殊不知,肥料使多了——特别是化肥,一方面会降低增产效果,另一方面,对环境也是不小的污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缺什么就补充什么,需要多少补多少,什么时间要什么时间给,能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既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产量,也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

  实施数字化精准农业技术,金福艺农的蔬菜种植总成本比以往降低了15%至20%,化肥、农药和灌溉水用量减少了20%至30%,算下来每年可以节约资金50万元。同时,生产出来的安全、高品质蔬菜更受市民青睐。西红柿、彩椒、西瓜……这些看似貌不惊人的果蔬,每个月能带来100万元的采摘收入。

  金福艺农仅是京郊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缩影。拥有全国最强科技优势的北京,通过科技力量的推动和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了高产出,高效益,满足了首都市场30%的农产品供应。

  不仅种果蔬种粮食,农业与高科技的结合,还让籽种农业在北京风生水起。所谓籽种农业,就是育种业。培育优良品种,科技含量高,占用的土地面积少,这和北京的资源禀赋恰好相符。培育出来的种子按粒卖,一亩地的收益多的能达到6万元。

  截至目前,北京的籽种农业基地已达到35万亩,每年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数万名农户依靠高科技籽种农业增收致富

  补市民采摘空当儿,农民坐地卖草莓挣1.8亿,农业产业链条向服务业延伸,农产品成旅游纪念品

  农业功能的拓展,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高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让农民转变观念,钱包鼓鼓。

  以种草莓为例。倒退10年,北京农民极少有种草莓的。原因很简单:草莓是浆果,不耐储存,不敢种。

  京郊没种的,市面上卖的基本上都是外埠的草莓。趁未熟时摘下,长途颠簸运到北京,品质可想而知。

  可反过来一想,草莓不耐储存的劣势,其实也是优势所在。——正因为不耐储存,现摘现吃风味才最好。并且温室草莓上市的寒冬季节,正是北京市民没地儿可去的时候,这时候请他们移步到京郊草莓大棚里转转,感受如春的暖意,吃现摘的新鲜草莓,那将是一副怎样的场景?

  2001年,昌平兴寿镇农民率先尝试温室草莓种植,当年大获成功。此后,昌平温室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8000栋,草莓种植户从最早的30多户发展到3000多户。

  去冬今春,昌平各大草莓园迎来400多万人次采摘客,地头乌泱乌泱停满了各种牌子的私家车。一斤草莓采摘价格从30元到200多元不等,3000多农户坐地卖果,挣了1.8亿元。

  “草莓,长在地里不算钱。卖到游客手里才值钱。”兴寿镇草莓种植户魏国来,从这几年草莓的销售情况里看出了门道,“长在地里,草莓就是个普通农产品;批发给小贩或者自己跑出卖,那是普通商品;游客上咱大棚里来,高高兴兴自己采,那是旅游纪念品。普通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能一个价吗?”魏国来说。

  从农产品转变为旅游纪念品,这恰是农业休闲服务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向旅游业延伸的结果。

  这样的延伸不仅体现在昌平草莓上。平谷的反季节大桃,门头沟樱桃沟的樱桃,大兴的精品梨……背靠首都旺盛的市场需求,京郊众多唯一性农产品,实现了从一产向三产的转身,不再单纯是农产品,还是旅游纪念品、艺术品,甚至是拍卖品。在拍卖活动中,一个苹果卖到88000元,一个大桃卖到 6800元,一个西瓜卖到19000元,一条鱼卖到236000元……丝毫也不新鲜。

  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的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据统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同比增长10.6%。

  从过去只注重农业生产,到生态、观光、休闲等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功能的深度挖掘。北京农业立足首都实际,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随着市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的隐性价值今后仍会不断显现,服务功能也将不断提升。

  服务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服务近2000万首都市民,北京农业正在都市型现代农业道路上大步迈进。

  “十二五”期间,是本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首都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城市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应急安全的基本保障,北京农业将打造成为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为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北京农业加快升级步伐 以都市型现代化服务首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23/37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