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目前鸭主要传染病及其防制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23  浏览次数:81156
内容摘要:随着养鸭业的蓬勃发展,不同规模的鸭场星罗棋布,饲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饲养密度不断加大,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在鸭体内繁殖、变异及传播创造了条件,加上一些劣质的蛋黄液含有蛋传递性疾病的应用,以及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目前鸭传染性疾病依然十分复

  目前主要及其防制对策

  随着养业的蓬勃发展,不同规模的场星罗棋布,饲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饲养密度不断加大,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变异及传播创造了条件,加上一些劣质的蛋黄液含有蛋传递性的应用,以及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目前传染性依然十分复杂,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免疫防制松懈及水域的污染,有些旧的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部分地区出现地方性流行,如番细小病毒病;二是有些病毒出现变异株,用原来的疫苗免疫,得不到有效控制,如病毒性肝炎;三是由于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耐药菌株比较普遍,如从某群中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能耐受16种常用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四是新的疫情出现,造成群不同程度地发病和死亡,如番的“花肝病”。这些都给养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危害养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主要及其防制对策,笔者对此进行概括叙述如下。

  1.瘟

  瘟是由瘟病毒引起、鹅及雁形目家禽的一种病毒性。本病多发生于20天龄之后的。主要临诊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肿头,流泪,流鼻液,软脚,拉绿色稀粪。主要病理变化为:眼结膜潮红;头部皮下胶冻样浸润;食道粘膜被纵向排列的黄褐色假膜覆盖;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肝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在坏死灶中央常有鲜红色的出血点或周围有出血环;脾脏有坏死灶;肠粘膜广泛性出血;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常有黄褐色的坏死物覆盖;母出现卵黄性腹膜炎。从患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瘟病毒。

  防制:(1)使用瘟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良好。(2)患病早期群使用抗瘟血清治疗,效果好,但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雏的。有三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病毒性肝炎病毒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用原来的常规疫苗免疫预防效果下降。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主要临诊症状为:病程短,发病、死亡急促,死前常出现角弓反张现象。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肿大,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红褐色的出血点。从患的肝、脾容易分离到病毒性肝炎病毒。

  防制:(1)使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好;出现变异株的地区,还应结合使用当地分离株制备的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进行免疫。(2)患病早期的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3.番细小病毒病

  番细小病毒病是由番细小病毒引起雏番的传染性。由于本病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故本病又称为“三周病”。主要临诊症状:拉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喘气,软脚,有时出现扭颈等神经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尤其在蛋黄蒂附近)肠腔膨胀硬实,内有“腊肠样”栓子。从患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细小病毒。

  防制:(1)用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良好。(2)患病早期的群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4.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家禽或野禽的一种感染或综合征。以往的研究表明,是禽流感的主要储毒宿主,只感染不发病,但带毒排毒。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不但感染,而且能使其发病,甚至引起死亡。主要临诊症状为:雏急性死亡,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喙紫黑色,个别肿头和出现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母禽产蛋量急剧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显著降低。主要病理变化为:雏眼结膜炎,潮红;胰腺有出血点或坏死点;心肌可能有条纹状坏死;肝脏有出血点;脾脏有坏死点;母禽卵黄性腹膜炎。从患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流感病毒。

  防制:(1)禽流感有众多血清亚型,且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甚差,因此,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良好。(2)患病早期的使用当地分离株制备的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3)金刚烷胺、病毒唑及一些防治流感的中草药,对禽流感的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

  5.番“花肝病”

  番“花肝病”是一种以病死番的肝脏出现花斑样病灶为特征的番病,是目前的一种新疫病。据笔者的了解及有关资料报道,本病于1998年底在湛江地区最早发生,目前在我国江苏浙江及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番中出现地方性流行。本病多发生于日龄较小的雏,其中以3周龄以内的雏番最为易感,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也高达30%以上。主要病理变化特点是:内脏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肠、胰等)有大量的灰白色呈花斑样的坏死灶。本病的病原目前尚未定论,从患的心、肝、脾等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疫里默氏杆菌等病原菌以及一种无血凝性的病毒。

  防制:(1)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购入种苗。(2)疫区可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3)患病早期的番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以防止细菌的并发或继发感染,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6.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禽的一种细菌性。本病临诊上有多种病型,其中以雏或小的败血型和产蛋母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在患中,雏或小的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常与疫里默氏杆菌病继发或混合感染。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食,拉黄白色稀粪,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母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的母或正在产蛋的母,其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母腹部膨大,拉白色带有蛋白碎片的粪便,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从患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防制:(1)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差,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免疫预防,效果较好。(2)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7.副伤寒

  副伤寒是由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幼;成呈亚临诊感染,带菌排菌。主要症状:拉水样稀粪,个别出现神经症状,如扭颈或身体翻转。主要病理变化:肝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气囊混浊,有黄色干酪样物;盲肠充满干酪样物,形成“盲肠芯”。从患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病原菌。

  防制:(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2)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8.出败

  禽出败又名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出败目前主要以散发流行,但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禽出败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症状为:发病、死亡一般较急,拉绿色稀粪。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粘膜、浆膜出血,呈现败血症过程,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均一的灰白色坏死灶。从心血、肝、脾中可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防制:(1)禽出败发病多与机体抵抗力有关。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避免饲喂发霉饲料,是防制本病的一个重要环节。(2)本病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菌苗免疫预防,效果较好。(3)多杀性巴氏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应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9.疫里默氏杆菌病

  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传染性浆膜炎,是由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性别、龄期的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75%不等。本病往往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或并发感染。主要临诊症状为:患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甚至废食,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拉绿色稀粪,并常有共济失调或抽搐等神经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以及脑膜炎等。从患的心血、肝、脾及脑中极易分离到疫里默氏杆菌。

  防制:(1)应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2)对水域进行经常性消毒。(3)疫里默氏杆菌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且这两种细菌都有很多血清型,因此使用当地分离的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4)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目前鸭主要传染病及其防制对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23/371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传染病 疾病 繁殖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