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与规模
养殖规模要与配套利用的资源条件相适应,若规模过大,超出了所承载资源的吸纳能力,反而不能体现所应有的生态效果。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200~300只。密度过大草虫等饵料不足,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蛋的口味;密度过小,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规模一般以每群1 000~1 500只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2) 时间的选择
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苗鸡日龄综合确定时期。一般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此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他11月至次年3月份则采用圈养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3) 与
1、放牧 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下雨、下雪或起大风前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只受寒发病。初期每天放牧3~4 h,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在补料时,进行吹口哨、敲料桶等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顺应人意。
2、分群饲养 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较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不同性别的饲养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和商品率。
3、划分轮牧区 一般3~5亩林地划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人传染性病菌,有利于,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赶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区。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期可不分区。
4、饲喂技术 规模化鸡的饲料仍主要靠人为供给,野外杂食则只作为补充。规模化鸡群大,而活动范围却有限,所以鸡群不能得到足够的杂食,必须喂给一定量的全价饲料,这样才能保障鸡的健康生长。鸡长期吃不饱,同样会出现啄羽、啄肛、脱毛、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及产蛋停止等现象。由于鸡的品种多为地方土鸡,其生长速度较慢,故所用的饲料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一般在小鸡阶段使用无公害饲料厂家生产的小鸡配合饲料;在中大鸡阶段则按一定比例拌入无污染的稻谷、统糠、青菜叶等青粗饲料。为增加鸡肉的口感和风味,应适当延长饲养周期,控制出栏时间,一般在接近性成熟时出栏品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