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促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林下种、养植业的农产品能否转化为商品,让农民获得收益,实现增收。重庆市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围绕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久、卖个好价钱”的总体目标,加强两翼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商贸五大行动”,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2010年,重庆市“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4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23元,比全市平均增速高5.2个百分点。
一、 实施“商贸五大行动”,解决农产品“卖难”
(一)实施农产品“农商对接”行动
通过“农商对接”会、农产品专场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产销直接见面对接。2010年3月重庆市举办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商对接”行动启动仪式暨垫江县农产品交易洽谈会。重庆市内外42家大型商贸企业与垫江县25个乡镇、40家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现场签约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和采购订单40个,签约金额3.9亿元。启动仪式以后,黔江、云阳、城口、武隆等区县分别举办对接会,深受生产组织、商家、农户欢迎。
(二)实施农林产品市场建设行动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2010年6月底,重庆市政府在梁平县召开全市农产品市场建设工作会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产品市场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开展现场参观、经验交流、梁平农产品市场奠基、两翼区县市场建设代表项目签约等一系列活动,两翼区县17个代表项目签约,金额20.76亿元。重庆市规划建设“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乡镇(社区)”四个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江津区建设西部最大的500亿元级农贸城,成为全市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在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合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区建设具有辐射功能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在各区县建设三级农产品批零兼营市场或专业特色市场;力争在2-3年内,实现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和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2010、2011年重庆市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补助两翼17 个区县各建成1-2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或专业特色市场,目前已启动建设10个。启动了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在两翼建成7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启动了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全面整治升级改造两翼城区标准化菜市场19个。在万州、黔江、丰都、石柱四个两翼区县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探索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三)实施农产品基地建设行动
2010年4月,重庆市在忠县举办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产品基地建设行动启动仪式暨忠县农产品基地建设签约仪式。来自美国、韩国及市内外大型零售超市、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忠县及两翼16个区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政府签约77个合作项目,合同金额11.9亿元。基地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企业投资建自营基地,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二是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等签订协议建采购基地,农民获得农产品销售收入。组织重庆市内大型超市、餐饮、食品加工企业到两翼地区发展各类原辅材料、采购基地,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96个。
(四)实施农产品展会推介行动
以展会为载体,“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拓展重庆农产品市内、外市场,全年直接组展、参展广州国际食品展、济南全国糖酒会、武汉食博会、重庆食博会、西部农交会、主城直销会等大型展会,带动两翼区县各类对接会、展会、直销会100余场次,参展、参会企业和合作社达 6300多场次,成交额62.3亿元。举办了首次“重庆两翼地区农产品直销会”,组织两翼地区的农特产品直接到主城摆摊赶集, 汇聚了17个区县140余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2个大类、458个农特产品参展直销,现场销售1521万元,签订订购协议金额 4828万元。组织重百、新世纪、永辉、家乐福等7家大型超市企业,在主城的112个超市设立了两翼农产品直销专区(柜),集中展示销售两翼农产品。
(五)实施农产品商务网络促销行动
构建完善农产品网上促销平台,充分发挥重庆市自主开发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商通信息机的作用,收集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利用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开辟“重庆农产品专区”, 组织开展农产品网上促销活动。在“全球制造网”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利用“奇易网”搭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网上营销平台,促进供需对接,通过在线展示、洽谈,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带动农产品线下销售。2010年2月至今,重庆“两翼”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出超过6.2亿元。
二、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先导作用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全市及两翼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尽快建设完成“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区县—乡镇(社区)”四个层级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整合商务部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重庆市级商贸发展资金等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两翼地区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冷链设施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两翼农产品市外销售平台,建立农产品市外营销网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探索建立两翼农产品直销网点。与家乐福、沃尔玛、永辉等跨区域连锁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利用其营销网络,直接把重庆农特产品带往市外市场。
(二)创新农产品流通和交易模式。大力实施农商对接,重点推进“农超对接”模式创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大力发展网络促销和电子商务,在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开辟重庆农特产品专区,开发搭建重庆名优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创新和拓展农产品交易模式,促进两翼农产品销售。积极鼓励探索两翼农产品流通中远期交易模式等现代流通方式,建设生猪、金银花、柑橘、中药材、辣椒等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大力发展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发现价格,规避风险。
(三)构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要素流通服务体系,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通过发布农村资源现状、政策扶持、农产品市场预测、市场供求等信息,引导要素进入农村。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增强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发布能力,及时发布农产品每日价格、供需预测信息、农产品预上市信息、具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新品种信息等。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点产区、重点品种的产销情况监测与分析预判,及时发现和处置市场突发异常波动情况,提出价格和行业预警。
(四)畅通农产品物流体系,大力支持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发展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运输,提高粮食、柑桔、生猪等农产品的外销能力。建立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快速通道,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冷链设施建设,鼓励发展一批大中型冷库,支持流通企业和流通大户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自建小型冷冻保鲜库,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耗率,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解决农产品“卖得远、卖得久”的问题。
(五)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规范化管理。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张规模,做大做强。扶持一批专业农产品流通企业,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扶持民营流通企业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农产品物流中心、冷链系统、连锁零售网点,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引导和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壮大特色产业品牌,做大做响一批农业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