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价格司召集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等6家洋奶粉生产商开会,了解乳品进口数量、价格、生产等情况。这条最先是由业内灵通人士披露的消息,随后得到当事企业的确认。虽然洋奶粉相关负责人称这不过是“例行工作”,但几大国产奶粉生产商暂时并未收到约谈通知,而随着业界和媒体对此事的持续关注,“涨价”话题浮出水面。
其实,从此次约谈事件中,透视出中国乳品市场目前的现状和几方力量博弈的行业大格局。
发改委:敲山震虎为哪般?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恰在此刻约谈洋奶粉,其实是一招含蓄警告洋奶粉勿涨价的“敲山震虎”之计。
就在国家发改委约谈6家洋奶粉的同一天,身处日化行业的外资巨头联合利华被国家发改委处以200万元的罚款,处罚原因则是联合利华此前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此前,与联合利华等日化品企业酝酿调价的路径如出一辙,大量有关雀巢、澳优等外资乳企将上调奶粉产品价格的消息此起彼伏。一些超市甚至称,已经接到多款洋奶粉涨价的通知,涨幅高达10%左右,由此引发了青岛等地市民抢购洋奶粉的消息也见诸报端。
对于此次约谈目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约谈是一种沟通方式,不是行政干预,更谈不上干涉企业定价自主权。
不过,对这次发改委约谈“洋奶粉”的实际意义,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既是对外资奶粉企业成本压力“摸底”,也是对其再度酝酿涨价的含蓄警告。
而约谈后,多美滋、美赞臣、澳优、雅培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都表示,近期没有涨价计划,这似乎是对上述猜测的又一印证。
洋奶粉:在默契中茁壮成“涨”
2008年之后,洋奶粉涨价日益频繁,两年内就有三次较大的集体提价行为。根据东方艾格农业咨询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经过三轮涨价潮,部分外资品牌奶粉价格已经上涨了50%左右!
事实上,早在2005年就有报道称,外资品牌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价格同盟,洋奶粉涨价“步伐整齐、口号统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乳业专家曾揭露,外资品牌之间是有这种默契,一起涨价,对谁都没有坏处。当原料奶价格出现上涨,从宣传角度来讲奶粉涨价的原因就成立了,有钱大家赚,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曾表示“外资品牌这种默契是有的,但他们的做法比较聪明,为了逃避串价的嫌疑,每次都是错开涨价,如1-2月有2家奶粉品牌涨价,其他家不涨,但7-8月,又会有2家奶粉品牌涨价。”不言而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价格部门监管。
如果将涨价单纯推给原料成本提高是不公平的。据调研公司Euromonitor统计,被约谈的6大洋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份额约为40.1%,根据上市公司2010年财报,美赞臣毛利率62.3%,澳优54.8%,比国产奶粉至少高出10%。而国产奶粉中像飞鹤一样采用先进湿法工艺的成本普遍比洋奶粉高。
如此,我们自然要问,国产奶粉涨了吗?
国产乳业价格暂未浮动
就在发改委动作的先后,在中国奶业协会的牵头下,包括飞鹤、伊利、三元等35家国内乳企签订了不涨价协议,承诺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以非法手段垄断商品价格。对于原材料上涨引起的成本增加,中国奶业协会建议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化解成本上涨压力,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维护乳制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同时,奶协的倡议书还要求奶企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杜绝误导消费者的各种虚假宣传,努力营造和谐市场环境,促进行业长远发展。
应该承认,国产奶粉一直很努力。在2010年几次涨价大潮中,国产奶粉均不但没有大幅涨价,反而加大了促销力度,用各种真金白银的实惠回报新老用户,再加上以飞鹤为代表的国内大型乳企开始自建牧场,通过自主掌控的纯净奶源保证了奶粉安全的质量,都对追求优质优价好奶粉的消费者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去年底到今年4月,在经历最严格的乳业大考时,国产奶粉积极更新设备和技术,投入巨资应对乳业生产新许可证的审核,由此,飞鹤、伊利等国内大型乳企也成为了第一批获得乳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中,飞鹤乳业大规模更新了国际领先的顶级检测设备—丹麦福斯全自动鲜奶成分分析仪、美国沃特斯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安捷伦气相色谱仪等。利用这些设备,飞鹤对鲜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24小时全程跟踪检验,检验程序25道、203项次,从奶源源头、原料控制、生产过程、流通销售等方面严格监控,使产品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并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达到了企业实现自检的目的。更新设备后,国产奶粉并未见涨价动向,消除了消费者和业内人士此前对“转嫁成本”的担忧,飞鹤负责人表示,“提高质检能力方面增加的成本本应由企业内部消化” 。
以奶粉行业的领头羊飞鹤乳业为例,除了更新硬件设备加大投入外,还投入巨大的科研力量,向婴幼儿奶粉高端产品、细分产品发起冲锋。近日,飞鹤飞帆新3段的横空出世就令人耳目一新,其专门针对1岁以上宝宝不同所需研发的新品,堪称为中国宝宝送上的最适合的专属营养。更令人欣慰的是,其产品研发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及产品原料方面的成本并未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相比同档次的洋奶粉,飞帆新3段性价比依然颇具优势。#p#分页标题#e#
总之,在这场乳业博弈大棋局中,损害终端消费者利益的博弈方绝对不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那么谁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