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屏南县棠口乡仕洋村一带的万亩反季节蔬菜基地里,不少农民正往花菜上撒肥料。菜农彭存立告诉笔者,再过大约15天,这片花菜多数可以收割上市了。
彭存立是仕洋村村民,一年生计全靠种菜收入。他家今年种植8亩花菜,其中3亩地是向邻近的西村外出经商村民那儿租来的。他说,按照往年这个季节花菜收购价,估计每亩扣除农资成本外的收益达2000元以上。这一季收成后,7月可再种一季,这样算来,一年种菜收入就有4万元左右。
在屏南,像彭存立这样以种菜致富的农民有很多。连续几年来,该县每年发展反季节蔬菜一般在7万亩左右,逐渐成为海西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已种植反季节蔬菜4.95万亩,全年种植面积可突破8万亩。蔬菜理所当然地被当地农民视作“致富三宝”中的一宝,别外二宝是非木生食用菌和竹子,经营好一园菜、一棚菇和一片竹对农民增收致富至关重要。
为此,从去年起,屏南开始着力实施 “农村六个一工程”,其中的一村一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竹业科技园等五个培育工程,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三宝”相关。这些培育工程相当程度促进了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销售渠道的拓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
鉴于香菇等食用菌栽培对阔叶林消耗量极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该县引导食用菌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让农民改种银耳、杏鲍菇、茶树菇等非木生食用菌。去年,三大类八大品种的非木生食用菌干品和鲜品产量已达12536吨,产值近2亿元,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如甘棠乡浙洋村仅600多人口,去年发展非木生食用菌480多万袋,实现产值1344万元,全村至少2/3农户靠一棚菇发家致富。在屏南,浙洋村绝非个例,长桥镇18个行政村,食用菌产业已覆盖16个行政村。今年前3个月,全县茶树菇、滑菇等非木生食用菌栽培量已有7000多万袋,比增14.8%。
在前几年推行竹业开发的基础上,去年,该县又实施竹业科技园工程,通过笋竹加工龙头企业的引进增加笋竹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科学管护竹林,并在每个乡镇重点建设一个竹业科技园,对竹林开发和竹山交通、灌溉等设施建设等给予财政专项补助,并大量发放竹业开发贴息贷款,目前仅竹业科技园、示范片面积就有4000多亩,全县竹业产值已达1.2亿元。但这一产业还有较大潜力可挖,竹业科技园工程的实施力度在该县还将得到加强。因此,该县林业部门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就组织人手进村动员留笋养竹,至今已基本完成毛竹换叶施肥等工作。县里的规划是以竹业科技园工程带动竹业开发,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县有效管护的竹林面积达20万亩,亩产值提高到1000元以上,竹业综合产值3.6亿元,真正将竹业培育成当地农民长期性增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