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我一年也能挣到两万多块钱,都快赶上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了。”近日,笔者在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朱门社区采访时,55岁的唐金喜高兴地告诉笔者。近年来,江宁街道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以农业基本实现规模化、特色化和效益化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努力提高种植效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2008年,唐金喜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自家8亩地,自己则在社区大棚基地里找了一份活儿,“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在地里干活,但挣的钱却比以前多了一倍,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如今,朱门社区像唐金喜一样,在大棚基地长年“工作”的村民有四、五十人,在农忙季节,临时用工的村民更多达200多人。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200多万元,社区人均增收800元左右。
据了解,江宁街道积极鼓励、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他们在朱门社区建立了总规划面积3000亩的大棚基地,引进了南京海田农林、中地农业等业主,一期已新建钢架大棚600多亩,日光温房50亩,沟、渠、路等相关配套工程俱已建设齐全。同时,街道还积极发挥各村优势,加大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在提升汤铜路农家乐美食街发展档次的基础上,打造了南山湖、雁南飞、新济洲等一批休闲农业特色亮点,积极培育龙毫茶叶特色品牌,重点发展马兰头、芦蒿、果品、花卉、苗木等多种特色农林作物的种植,鼓励江鱼、江蟹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加大以甘蔗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和以水稻种子为主的育种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