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超对接培训着眼稳定菜价 全省9市100家农民专合社负责人参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9  浏览次数:81399
内容摘要:农超对接在我省已推行了3年,但始终步履蹒跚。“最主要原因是新鲜果蔬不易储存,且损耗较高,加上难以形成均衡供应,所以很多卖场都不愿涉及。”一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超市农产品销售占全部农产品销售的比例不足5%。

  本报讯:4月28日,由省农业厅和省商务厅联合主办、家乐福承办的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培训班在蓉召开,来自全省9个市的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参加培训。

  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127个,成员150.7万户,带动农户322.3万户。

  在农民专合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截至去年,全省已建立124.1万亩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三品一标” 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10个,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有1367个。从去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和专项抽检结果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蔬果、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为10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通过产地直采能大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30%左右的流通费用,有助于农民增收和菜价的稳定。

  本次培训班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院校的专家和家乐福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农超对接怎样做、家乐福农民直供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等方面,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新闻延伸】

  “直接”方式实现多赢

  □本报记者 许静 曾小清 实习记者 万瑶

  蔬菜大篷车

  实现产销“面对面”

  4月28日11时过,成都家乐福光华店门口“蔬菜大篷车”前,前来选购的居民络绎不绝。

  这种“蔬菜大篷车”是家乐福采取的一种创新方式,实现产销“面对面”。大篷车里装的都是从产地直接采购的蔬菜――这种“直接”方式,带来了菜农、合作社和市民的多赢。

  “农超对接,就是超市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采购农产品,或者是农产品生产者直接把产品卖给超市,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胡定寰说,农超对接实现了产地和卖场的直接对接,在生产阶段可以增加10%左右农民收入,在流通环节能减少20%的成本费用,在销售阶段还可以提高10%左右的利润空间,只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下,才能实现农产品与超市的对接。

  【对策】

  省农业厅副厅长祝春秀:为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十二五”期间,我省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达到1000万户。

  政府引导

  企业有责任地进行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在我省已推行了3年,但始终步履蹒跚。“最主要原因是新鲜果蔬不易储存,且损耗较高,加上难以形成均衡供应,所以很多卖场都不愿涉及。”一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超市农产品销售占全部农产品销售的比例不足5%。

  对农民而言,卖场高额的“门槛费”也成为最大的壁垒。不仅是超市,在一些农贸市场同样存在摊位费和管理费的问题。

  家乐福主动打破这种 “两厢都不情愿”的行业惯例。据家乐福中西区总裁施德明表示,家乐福在农超对接中采取的是“零费用,零账期”,尽管他也认为通过农超对接销售新鲜果蔬利润很低,但却可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而这正是大型零售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策】

  省商务厅副厅长贾壮苗:我省正在出台相应措施,指导连锁卖场“有责任地”承接农超对接。5年内,力争将试点城市的超市农产品销售量占当地农产品销售比例从目前不到5%提升到30%。

  建冷链物流

  将获总资金量近一半的补助

  “没有储存设备,再新鲜的蔬菜到了市场上也没有卖相了。”家乐福商品部全国生鲜总监塞伯也有同样的感受,“如果没有冷链运输的支撑,很难形成稳定、有效的供应链条。”

  记者了解到,通过建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不仅可以实现从产地到市场的无缝对接,降低30%以上成本,还可以减少中间损耗。通过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实现农产品的均衡供应,助农增收30%左右。

  【对策】

  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处长计小帅:我省将重点支持成都、攀西等主要果蔬产销地区建包括气调库在内的冷链物流体系,以业主为建设主体,政府将给予不超过总资金量50%的补助支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超对接培训着眼稳定菜价 全省9市100家农民专合社负责人参训”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29/300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