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大白菜,因一场“危机”闹得满城风雨。田头五分钱一斤的大白菜,到了城市的农贸市场、超市,身价跃然涨至一元上下,这样的涨幅是高,是低?
为什么菜农亏本洒泪,市民也仍然承受着高菜价的压力?是我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出了问题,还是农产品定价本该如此?
这些天,本报记者奔赴各地,从他们采访的三个小故事中,或可管中窥豹。
大白菜进城:受伤的总是菜农
箬横镇的大白菜卖到几分钱一斤,这在温岭市方城小学的陈老师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27日上午,在万寿路人本超市买菜的陈老师却发现,超市里的大白菜依然卖0.79元/斤。
“还好,比温岭二市场要便宜三角。”陈老师为这省下的三角钱暗自窃喜。然而,她还是感到奇怪,眼前的这棵大白菜,为什么到了农贸市场、超市翻了那么多倍,菜农还喊亏了钱?
记者在箬横镇多个大白菜种植村走访,发现其中另有隐情。
4月26日上午,箬横镇前江村的大白菜种植户朱妙云接到了台州某超市3500公斤的大白菜订单。“收购的价格不高,但由超市自己出车运输,我们只负责砍菜、装车。”朱妙云对此颇为满意,因为从前江村到温岭市区,30多公里路来回也得花掉近100元的油费,而一车大白菜还卖不了700元钱。
“只要对方来车,他们要收多少是多少,总比烂地里强。”朱妙云说,他手里的400多亩大白菜早已长熟,眼看着4月底就要开花了。
“地里的蔬菜不能等。”曾经也做过蔬菜贩销户的朱妙云透露,蔬菜收购往往有很大的“学问”。各蔬菜产地都有相应的产销经纪人,贩销户从经纪人手上拿货的“上车价”,就已经要比从农户那里拿货的价格高出一点。
但对种植户来说,有了“上车价”并不代表能完全卖出手里的货。朱妙云说,在贩销户按“上车价”拿到部分蔬菜后,他们就开始坐地压价。
“这场较量中,失败的往往是菜农,因为贩销户比种植户更有‘底气’。”朱妙云解释,如果菜农不愿降价,贩销户可以去其他地方收购,或者干脆停止收购,“但菜农没法等。”
正是这种无奈,暴露了农民在整个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弱势。浙江省农业厅从事农产品流通研究的相关人士表示,菜农与消费者没有太大的论价权,带来的结果就是菜价上涨,消费者买单;菜价下跌,菜农最终承受损失的怪圈。
土豆一路“涨”:流通成本还能减多少?
蔬菜从田头收获后,要经历哪些环节,才能来到市民手中?这些环节中,蔬菜的身价,又是怎样不断攀升的呢?
经过辗转联系,记者近日在兰溪找到了一位贩销户梅江镇岭外村周建平。老周已经从事蔬菜贩销10多年,主要是将邻近乡镇收购来的新鲜蔬菜贩销到杭州的一级批发市场。
下午4点半,老周开着货车开始收购土豆和豌豆,两个半小时后,在邻近几个乡镇收购了4吨土豆和200斤豌豆。晚上7点半,记者跟着老周正式出发前往杭州。
一路上,老周详细地计算着成本:运一趟菜到杭州,需要人工工资、收购点工资、包装费、油费、汽车修理费、返回过路费、吃饭等成本和开支。其中,最大的运输成本就是油费,由于油价上涨,比去年同期多花90元左右。“这些成本和开支摊到这车菜上,大概每斤要增加2角钱。
当天晚上10点20分,我们达到萧山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位批发商告诉记者,他们每斤批发均价加了2角,这里包括了菜的损耗、摊位租金和人工成本等等。
第二天早上7时多,在杭州多个农贸市场,记者发现每斤土豆和豌豆的价格分别卖到了3元和5元左右,比收购价提高了150%以上。
表面上看,农贸市场涨幅翻番。但是,一位摊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2个宽约3米多的摊位,每月租金要1700元,加上一个储菜用的冰箱,每个月要电费80元,两项开支加起来平均每天大约要60元。拿最常见的土豆来说,看似贵了一倍,但是每天要卖30多斤才能把摊位费赚回来,还不计算15%的损耗和人工成本。”
除了已经开设“绿色通道”,减免开具检疫合格证等费用之外,在运费、人工工资、油费、摊位费等众多导致菜价上涨的流通成本中,还有什么可以减免或者省去的?记者了解到,市场租金、农产品运输车辆回程过路费、油费补贴是最有可行性的。一位批发商告诉记者,这几个因素估计占整个流通成本一半以上,而且各地已经有试行经验,实施难度并不大。
农超谋对接:还有几道坎?
嘉兴市王店镇,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陈建民已经和上海的易初莲花、麦德龙等连锁超市合作8年有余,每周都会收到这两家上海超市的紫薯订单。不过,“新奇特”还有7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合作社一直想在蔬菜方面与超市对接,但没那么简单。”对“游戏规则”早已了然的陈建民说,没有规模,超市根本不和你谈,就算看上了产品,价格往往也谈不拢,
有过几次对接失败的经历,陈建民只能找中间商谈,结果依然令人失望。“有的中间商压价实在太离谱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怎么合作?”
也曾有杭州的超市建议,由超市下单,合作社自己把蔬菜配送到相应的门店,但被陈建民拒绝。“出一趟车来回油费就要500元上下,再搭上人工、车辆等费用,明显不划算。”
然而,超市方面也有苦衷。据家乐福中国华南区公关总监李嘉介绍,超市为聚拢人气,大多已减免甚至取消了进场费,而超市生鲜的折损率高,所以对价格的控制才更为严格。“供应方有10亩基地,还是1000亩基地,我们对待价格的底气是完全不同的。”李嘉说。
此外,超市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让不少想进入农超对接的合作社颇有微词。在寻找对接超市的过程中,金华北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徐国强发现,与批发市场不同,超市对农产品标准化程度的要求很高,普通农户很难达到标准。
其实,仅从流通环节说,超市倒很希望能与农户直接合作。曾在华润万家从事多年采购工作的业内人士称,农户地头的菜价是整个蔬菜流通过程中最低的,但许多超市并没有能支撑每日配送的物流体系,把这一任务落在合作社身上也不现实,“所以对大部分合作社来说,与超市对接目前还是一种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