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菜贱伤农”的说法不绝于耳,人们纷纷呼吁减少蔬菜供应的中间环节,以“农超对接”等方式来让利给农民。商务部近期也再次发出通知,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然而记者了解到,农民对与超市对接仍存在种种顾虑,在政府的出手砍短供应链的同时,农民在终端环节——超市,仍有可能遭遇到一只无形之手。
文/记者叶卡斯
今天下午,广东省有关部门将在广州举行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暨农超对接洽谈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等现场签约,“政府组织农超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是很感谢的,但根据以往和超市做生意的经验,还是有些顾虑。”番禺区果农林伟荣(化名)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农民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入场费、周转时间和条件苛刻等方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产量增加等原因,近期广州的菜价比前段时间下降了10%左右。而蔬菜价格下滑只是农民遭遇的困境之一。据从化市农业局副局长黎均介绍,目前当地瓜豆种植的成本已经达到每亩3000元,比往年上升了20%,其中人力成本从去年的每亩35~40元上升到了今年的50~60 元。以亩产可达500千克的荷兰豆为例,目前在批发市场的售价也仅在4.6元/千克,也就是说亩产值只有2300元,农民显然是在做亏本买卖。
对于目前菜农遭遇的困境,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姚玉凡认为,去年广州曾出现市民不停叫菜贵,今年又轮到农民不停说菜价便宜,当中的问题就是尽管蔬菜总量充足,但存在供应不均衡的问题。随着雨季的到来,菜价从便宜到昂贵的逆转很快就可以实现。
他认为,除了采取“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方法,有冷藏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发挥冷库的作用,尽量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另外广州也计划今后5年每年建设1万亩的设施农业,争取在春秋两“淡”时节保证一定的供应量。增城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则提出,应增加冷库的设备,并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让短时间内集中上市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销售出去。
顾虑一 巧立名目收费
“不同的超市有不同的入场费,摊位不同收费不一样。”林伟荣对记者说。据了解,在“农超对接”中超市不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取入场费,但有农民仍然感到不放心。林伟荣对记者说,有时超市也会变相采用其他方法收钱,“比如说要求我们给赞助费,声称自己在哪个地方又要开一个新的分店,搞装修要花钱,装修费要10万元,找几个企业分摊,每家给10000元。”从化一个大型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也称,目前他的公司在内地已不与超市合作,而直接把货拉到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去卖。
顾虑二 周转时间太长
对于农民来说,平时做买卖多是现金结算,而超市采用银行结算,并且有时间长度不等的付款期。有农民算了一笔账,以每车10吨菜,货值3万元计算,如果结算时间长达一个月,就是90万元的货款,“这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农民合作社,这笔钱就不是小数目了。”
据广州从玉公司主任郑冬媚介绍,有时超市积压货款时间长达一个月,积压货款200万元之多,这对农产品生产企业来说难以承受。
顾虑三 借标准来压价
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说,超市原本与合作社签订了合约,但在菜价下跌时,超市就想压低收购价,碍于合约不便公开违约,于是就以产品卖相不好等种种理由拒收农产品,“我们按要求把最好的番茄供给超市,他们还是会说规格不对,比他们要求的小了。总之要拒收产品,他们的理由总是很多。”他给记者举例说,超市一般需要30%以上的利润,某种农产品每千克2元,如果超市卖不到2.6元,就会借口农产品品相差,拒收货品,除非农民肯减价出售。
超市方面认为,这并非对农民的故意刁难,而是对农民生产技术的要求。
建议一 设名优农产品直销店
郑冬媚认为,减少生产环节,“农超对接”并非唯一出路,她建议广州建一些农产品的平价直销点,可以考虑建设10个点,每个区设置一两个,政府对这些直销点提供一定的铺租和水电优惠等。
建议二 “农校对接”实现双赢
广州市宝溪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铁光告诉记者,合作社有两成多的产品直接供应学校。“农校对接的效果可能比农超对接更好。”林铁光告诉记者,以椰菜论,最近在市面上每千克只能买到0.2元,而学校可以给到0.5~0.6元,对于农民来说,这其中当然有利可图,对学校来说也省了一笔钱,因为如果去批发市场买的话,每千克可能要花0.8元,其间的差价都被中间环节赚走了。相比于超市,学校对产品卖相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农民显然更欢迎和学校做生意。
农业专家观点PK
从化市农业局副局长黎均:目前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以批发为流通方式,但“农超对接”可以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和超市打交道时议价能力很低,容易承受超市转嫁的风险,从而达不到农超对接的效果。为此政府要尝试将合作社集中起来,帮助他们去和超市打交道。
增城市农业局朱木兴:“农超对接”只能起到示范作用,在小范围内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但成效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