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密云22万亩农田生物灭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7  浏览次数:8751
内容摘要:眼下,除去赤眼蜂,县植保站还开展了瓢虫、草蛉、肿腿蜂、周氏啮小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的饲养应用研究,拓宽了生物防治领域。年可生产赤眼蜂150亿头以上,推广面积150万亩,生产瓢虫1000万头以上,控制蔬菜蚜虫面积可达1万亩以上。

  本报讯:眼下,密云水库周边的林田已不再打农药,以便更好地呵护这盆碧水。取代农药的是数亿头赤眼蜂等害虫天敌,它们既能有效杀死害虫,又对植物无毒副作用,还不影响环境。生物灭虫不仅保护了水源,这种环保、高效的农作物生物防治技术,也使得粮食、瓜菜更绿色、安全。

  滋润着京城的密云水库,就坐落在密云县中央。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密云县也肩负起了神圣的保水任务。县农业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保水护水促使密云这个农业大县必须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什么叫做生态、有机?密云农民给出了答案。走进密云县的温室大棚,农民们正忙着播种新品番茄。“这‘仙客8号’样子可人,摘下就吃,口感倍儿棒。但如果打了农药,整个品质就会降一大截儿。”农民陈启升介绍说。今年,他要在大棚里施放蜂类等害虫天敌,对品质的担忧就此烟消云散。

  在密云,大田中的玉米、林田中的板栗,都和温室大棚里的蔬菜一样待遇,有“生物卫兵”保驾护航。以玉米为例,该县用赤眼蜂对付二代玉米螟,20万亩玉米从未打一滴农药。

  区区赤眼蜂真有这么大威力?在密云县植保站,负责人带着记者走进赤眼蜂繁育车间,他指着一个装满白色小球的蜂袋说:“每个袋内有白色小球150 粒,每粒小球内有繁育好的赤眼蜂成虫80多头,单个赤眼蜂人们用肉眼几乎难以看见。”负责人介绍说,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玉米生长期内分三代,其中第二代对玉米危害最大,如果防治不及时,严重时可导致整株玉米枯死,可使玉米减产30%。最初,人们防治二代玉米螟大量使用农药,不仅防治效果差,还容易污染环境。

  如今,密云县已建起生物防治监测预报制度,一批情报监测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确定二代玉米螟高繁殖的具体日期后,迅速放蜂。赤眼蜂寻找到二代玉米螟虫卵后,马上寄生其中,直至将该虫卵卵汁吸干,再破壳而出,继续寻找新的目标。

  眼下,除去赤眼蜂,县植保站还开展了瓢虫、草蛉、肿腿蜂、周氏啮小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的饲养应用研究,拓宽了生物防治领域。年可生产赤眼蜂150亿头以上,推广面积150万亩,生产瓢虫1000万头以上,控制蔬菜蚜虫面积可达1万亩以上。

  此外,一个年繁育能力达到500亿头的国内一流害虫天敌繁育基地,正在密云筹建。基地总投资达到1500万元,竣工后,基地将每两年引进、驯化 1到2个成熟有害生物天敌品种或完成2到3项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年繁育500亿头天敌昆虫的目标。将这些害虫天敌投放到京郊大地,可直接减少本市化学农药用量400吨以上,这样也就减轻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确保了生态环境安全。预计到2012年,凭借害虫天敌,本市可实现每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0%,20%的农业虫害可由害虫天敌去防治,不必再打农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密云22万亩农田生物灭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27/28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