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什么蔬菜,种多少,河南范县农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罗衍如有自己的办法,哪一种蔬菜种子卖得多,他所在的专业合作社就决定种什么,但这样跟风做的风险很大,比如菠菜去年卖得很好,今年大量种的菠菜很多就烂在了地里。
2010年,大蒜等农产品价格高涨,让消费者叫苦不迭,今年就变成了一些蔬菜卖不出去,叫苦的变成了菜农。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蔬菜“过山车”行情的根源之一是缺乏权威、统一、高效的信息引导系统,一种蔬菜种植面积有多少,库存量多少,产量多少,农民、经销商甚至政府部门都不知道,种菜只能“跟着感觉走”。
山东莘县农产品合作社经销经理肖广玉从农民手里收购蔬菜,再转手卖到寿光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凭自己的经验判断哪种菜好销、价格会不会好,但他经常看走眼。他说:“西葫芦去年一斤卖到1元钱左右,现在只有0.3~0.4元;冬瓜去年价格上不来,每斤只有0.9~1.0元,现在涨到1.2元,变化太快太大。”
今年4月1日,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数据统计委员会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春季蔬菜品种种植面积与产量展望报告,这份报告覆盖约20个全美主要的蔬菜和水果品种,包括卷心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菜花、芹菜、莴苣、甜椒、菜豆、西兰花、甜玉米和哈密瓜、白兰瓜、西瓜,以及芦笋、葱、草莓的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的预测数字,一些蔬菜生产量较大的州比如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各种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也单独列出。
以上信息美国农业部每年公布五次,平均约2个月公布一次,任何人均可通过其官方网站免费获得上述报告,还可以在网站注册,美国农业部将在第一时间向注册的用户发送最新报告。
业内人士说,国内多个政府部门网站也有蔬菜的统计信息,但基本上是价格信息,例如昨日以及今日的蔬菜价格,这样的信息指导作用有限,因为在价格公布之前,菜农早在2个月或者3个月之前就已经种上了菜,眼下即便价格下跌,种的菜也不可能不收了。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菜农播种之前,对新一年度的种植面积、需求做出预测,对一些可能过剩的蔬菜品种发布预警,避免跟风种植,造成产量过剩,而这些菜农关于种植面积、产量的信息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中恰恰是空白。
除了信息的残缺和滞后,信息的不统一同样让人头疼。业内人士介绍,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以及各个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的信息往往不一致。一位业内人士说,也会去看有关部门网站公布的信息,不过这些部门公布的蔬菜价格信息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参考价值会受到一定影响。
专业人士指出,现在出现卖菜难现象的只是部分地区和部分蔬菜品种,如果信息引导不到位,蔬菜种植面积因此大幅下降,可能明年又会出现蔬菜价格大涨的情况,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周而复始,建立一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引导和预警系统刻不容缓。
农业部日前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加强蔬菜产销动态监测,掌握本区域内蔬菜生产和预计上市情况,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热线“12316”及手机短信平台,提早发布信息,提前联系销路。要强化蔬菜市场预警分析,对发现的苗头性异动情况,及时提出应对预案。
流通费用高企加剧卖菜难
尽管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跌破成本价,城市消费者仍难购买到低价蔬菜,多位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过路费、人工成本增加、超市进场费居高不下是低价蔬菜难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山东寿光源润果蔬专业合作社经理崔玉润说:“我们在当地收购的西红柿价格是每斤1.3元左右,如果运到杭州,加上油费、人工费、包装费等费用,批发价是每斤2.2元左右,再到消费者手里可能要达到2.7~2.8元,即便如此,最近一年我们几乎不赚钱,如果不是为了避免合作伙伴断货,这些生意都不做了。”
范县农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罗衍如也说,由于房租、人工成本等费用增加,农民出售的蔬菜价格如果是0.1元一斤,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一般在0.2元左右,流通费用使菜价上涨一倍左右。
有关人士介绍,国家为了降低菜价,减少流通费用,设置了绿色通道,对运送蔬菜的车辆过路费进行减免,但有些地区并没有落实这样的政策,过路费仍然很高;为了消化流通费用上涨的压力,他所在的合作社往外地送菜一般都超载,一辆载重15吨的货车要拉上21吨的蔬菜,这样可以摊低单位数量蔬菜的成本,不过有关部门对超载罚款很严,一车超过1000元,成本又上去了。
罗衍如认为,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仍在上涨,大型超市的进场费用居高不下,加上其他因素,菜价高、卖菜难等问题要解决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