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超市增大采购量“解决”滞销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5  浏览次数:8733
内容摘要:据介绍,现在超市91%的菜品、尤其是大众菜品都是农超对接,长年有固定农户,一般是大的种植厂、当地农民合作社及地头有组织能力的种植大户,菜价可便宜20%至30%。

  使其菜价比菜市场价格便宜;零售终端加大促销力度,加速菜品销售

   本报讯 为缓解外地部分蔬菜品种“滞销卖难”现象,北京超市方面已开始行动,从蔬菜源头增加“农超对接”的采购量。同时,在零售终端加大促销力度,加速菜品销售。

   近段时间,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现象,山东河南等地区蔬菜滞销,而消费者仍感觉菜价贵。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为减少蔬菜的流通环节,降低费用,北京会继续着力推“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场店对接”,让本地和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社区直营菜店,设立社区“直投菜柜”等10余种蔬菜零售终端新模式。据介绍,过几天,北京会针对菜篮子工程开一个场店对接的现场会。

   昨日,京客隆超市一些门店里,芹菜售价0.49/斤,黄瓜0.99元/斤,菜市场则每斤一两元左右,顺天府超市的小油菜价格为每斤0.68 元,也比周边菜市场1元的价格便宜不少。消费者柳女士称,她每天早上会到菜市场、超市都逛一圈,经常发现超市的菜价比菜市场的还便宜。

   多家超市负责人表示,由于实行农超对接,直接在田间地头从农民直采,大规模的采购,流通环节减少,因而使得菜价变得有优势了。

   ■ 超市举措

   超市菜价实行“平进平出”

   北京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富宇表示,超市近期对山东、河南等地的滞销蔬菜增大采购量,并且力争把价格压下来,实行价格“平进平出”。采购价加上蔬菜的运输费、损耗等成本费用,如某菜品采购价3角,成本2角,超市就按5角出售,不多加价。

   富宇分析称,这次之所以出现蔬菜滞销,有一个原因是今年南北方的温差不大,导致南北方蔬菜同期集中成熟、大量上市。不过超市方面也表示,由于散户农民的菜量太小,不能保证供应超市,因此他们一般都会选择大的蔬菜基地或合作组织来采购。

   超市采购员奔赴产地直采

   据京客隆生鲜食品采购中心蔬菜部经理李生介绍,这几天在河南芹菜、山东寿光大白菜及大兴郊区的油菜产地,都有超市采购人员直采。

   如在山东寿光,“超市派出4名采购员,他们就住在老乡家里”,先看蔬菜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始收购,把菜筐直接发到农民大棚里,每个筐都贴有名字,现场在地头称重、付钱,上午近10时装车发货,经过9个小时的长途运输送到北京。

   京客隆这几天油菜、韭菜、油麦菜每天每个品种采购约有5000公斤至6000公斤,还将在超市终端向市民展开促销,在明显位置扩大陈列面,每天都安排不同的促销菜品。

   据介绍,现在超市91%的菜品、尤其是大众菜品都是农超对接,长年有固定农户,一般是大的种植厂、当地农民合作社及地头有组织能力的种植大户,菜价可便宜20%至30%。

   ■ 部门声音

   市农委称目前叶类菜下跌幅度最大

   菜价跌凸显流通领域投入低

   北京市农委副主任陈涛表示,经调研发现,蔬菜中的叶类菜下跌幅度较大,已采取措施应对。陈涛表示,首先,把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向农民反馈;其次,加强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再次,和商务部门开展的蔬菜储备合作,加大蔬菜收储力度。此外,还要将北京农产品(18.88,0.28,1.51%)加工企业与菜农对接起来。

   陈涛分析,叶类菜价格下跌原因有三:第一,目前蔬菜价格正处于走低阶段,到5月底、6月初时菜价到达谷底;第二,今年华北地区春季气温上升较快,叶类菜生长较快,上市量较大;第三,“核辐射”传言影响叶类菜价格。

   市农委一名负责人分析,出现此情况,凸显了蔬菜在流通领域的政府支持力度和投入低,导致不平衡,“蔬菜都在这几天成熟,又没有深加工措施,运不出去只能压价。”

   “其实借这个机会,北京市应该把流通做大。”该负责人称,目前北京的农业基地又散又小,超市需求量大,而且是常年供应,农业基地根本满足不了,这就需要一个负责流通的合作社或企业,把小的基地串起来。

   ■ 菜农故事

   一菜农因不挣钱将油麦菜和生菜全部铲掉

   “想开合作社直接对接小区”

   “油麦菜和生菜全铲掉了。”菜农王久德无奈地说,如果不铲掉,搭上雇人的钱,一个大棚600多斤油麦菜全部卖掉,也就剩二三十元钱。

   王久德是河南人,两年前与众多河南老乡一起在北京租大棚种蔬菜。他在房山长阳镇宫亦庄村以每个棚1000多元的价格租了9个大棚,每个大棚有六七分地,地里种的是茼蒿、香芹、油麦菜、生菜和小萝卜。说起去年的蔬菜行情,王久德很是得意,“去年我开着电动三轮车去新发地,一车菜一两个小时就全部卖光,菜价还高。”

   今年,他还是照去年的样子种了相同的蔬菜,但在新发地卖不出去了,跟他一起租地种大棚的老乡遇到了相同的情况。王久德说,经过跟老乡们商量,他们决定办个营业执照,建一个流通合作社,与城里的小区联系好后自产自销,直接对接市民,“这样价格便宜也不愁销路,明天我就去村里跟村长说说这个想法。”王久德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超市增大采购量“解决”滞销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25/27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