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革新流通机制求解“菜贱伤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5  浏览次数:8928
内容摘要:在许多民众仍在抱怨菜价高时,在一些产地,成本每斤两毛钱的白菜,却是2分钱一斤都没人收购最近,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一些菜农不得不自毁蔬菜,蒙受沉重损失。大量蔬菜腐烂于田间,实在可惜。极端的例子,是一菜农无法承受损

在许多民众仍在抱怨菜价高时,在一些产地,成本每斤两毛钱的白菜,却是2分钱一斤都没人收购——最近,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一些菜农不得不自毁蔬菜,蒙受沉重损失。大量蔬菜腐烂于田间,实在可惜。极端的例子,是一菜农无法承受损失的压力而选择轻生。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多地蔬菜收购价格出现暴跌,另一方面,蔬菜的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高。换言之,菜价高时,城市消费者固然叫苦不迭,但菜农却未因此盆满钵满;菜价低时,菜农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但城市消费者却未能感受到菜价的实质性下滑。所谓“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这个怪圈正清晰地出现在当下的蔬菜市场。

  有论者以叶圣陶先生笔下“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来形容“菜贱伤农”的状况。从经济学上的经典命题“谷贱伤农”,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这样一个怪圈的出现,既关乎民生、又关乎经济规律的蔬菜市场,值得考察深思之处,确实不少。如何走出这样一个怪圈,尤其是不让诸多菜农蒙受沉重损失,是一个迫切的命题。

  首先需要观察,这个怪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从地头到餐桌,自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菜农也好、消费者也罢,似乎都是这条产业链上的弱势群体。过多的流通环节,形成了对首尾两端利益的截流,所谓“两头叫,中间笑”正是此意。当然,在物价水平一路上涨的形势之下,流通环节也未必能够轻易获利。这是一个大致的局面。

  从某些蔬菜品种出现滞销的原因分析,缘由是多方面的。包括许多菜农往往跟风种植、进而导致某些品种的蔬菜供大于求;一些种类的蔬菜今年实现大丰收、但需求未有提升;甚至是核辐射传言也对部分蔬菜的销售产生影响。而从相关部门的调控方式来看,当菜价过快上涨时,或会针对终端价格有政策性的举措,但当菜价迅速下落乃至滞销时,却缺少明确的政策性措施。

  另外,在不少大城市,当地蔬菜的种植远不足以满足当地消费的需求,当地消费对外地蔬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产地与销地脱节的现象明显。这种脱节的状况,必然受到中间环节的各种因素制约,物流成本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高油价的背景下,物流成本对蔬菜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

  概言之,蔬菜市场这个怪圈的出现,受到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绝非几句情绪性的意见所能解决。某些品种的蔬菜大量滞销,菜农利益受到重创,这是一个现实,当下的应对举措,既要考虑到如何尽量减少他们的损失,消化滞销农产品,在此基础之上,又要思考如何进一步理顺蔬菜市场的内外部机制。

  目前,农业部门和商务部门都已表态,要采取措施应对此问题。这是政府在涉及民生利益的大事上应有的姿态。综合这些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多为短期、应急的举措。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欲想破解蔬菜市场“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则需要在短期与长期两个维度上均不断用力。

  在短期层面宜施之举,可由相关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以政府之力,帮助菜农迅速找到终端需求,建立网上蔬菜对接平台,拓宽蔬菜流通渠道,自然可以减少菜农损失。发挥地方储备系统之力,也可帮助不少菜农渡过难关。同时,借由政府之力,甚至可以邀请相关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参与到滞销蔬菜的收购中,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当然,这不是鼓励行政对企业的干预,而是在双赢的条件下,尽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所作为。

  从长期的视角看,改进、革新现有的蔬菜流通体系,是为要务。其中的要义,即是要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平台,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与数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则是重要措施——否则,某一个季节性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怪圈现象再度上演。另外,探索完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利用市场化的手段为菜农利益托底,这将起到更为有力的保障作用。

  总之,“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确是一个难解的怪圈。而在通胀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愈加显得突出。从政府调控的角度看,如何在菜价高低变化间实现调控方式的调整,如何兼顾菜农利益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这实在也是一道需要智慧求解的考题。

相关新闻

防止“菜贱伤农”须建长效机制

  近日,京鲁豫鄂等地部分品种蔬菜出现了严重滞销,一些菜农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把成片的蔬菜铲掉或碾毁。更令人痛心的是,山东济南一菜农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而自杀。为此,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日前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

  “菜贱伤农”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多年,特别是在今年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农业稳、天下安。“菜贱伤农”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地解决,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给当前的高物价伤口再撒上一把盐。因此,要顺利完成抑制通胀这个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必须从粮食、蔬菜这个环节做好把控。#p#分页标题#e#

  造成“菜贱伤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种植环节来说,小农户操作模式无疑弊端明显。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菜农对市场、销售渠道不能进行有效地把握。他们一般是根据当前市场的状况,“价高则大量种植,价低则无人问津”,这种简单的决策方式,很容易造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导致蔬菜收获时供大于求、价贱伤农;于是菜农在下一个种植季时不再种植滞销品种,又大量地涌进价高品种,开始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除了种植环节,流通环节也问题丛生。由于中间环节过多,除了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的利润之外,加上运输费、摊位费、蔬菜损耗成本、人工费、装卸费等多种费用,即使菜农这一方的销售价格在下降,到消费者手中,菜价仍然居高不下,这就形成了“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怪圈。而在一些平价便民摊位,由于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蔬菜,菜价要比普通超市便宜几成。因此,从流通环节着手降低菜价,可行并大有可为。

  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商务部、农业部日前分别紧急下发了稳定蔬菜生产的通知。这虽然能够从一定的程度去缓解当前的状况,但这些举措大多属于马后炮。被铲掉或碾毁的菜已无法再卖,逝去的生命已无法重生。此外,这些举措能否迅速地执行到位、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也仍待观察。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的主管部门能否从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强化服务意识,高屋建瓴地去推动建立一些长效的机制,从源头上去防控、减少类似事件的重演,则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在种植环节,针对小农户操作模式,可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可喜的是,一些部门、一些地方正在积极地行动。比如,商务部、农业部的通知中已包含了部分内容,上海已制定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海南日前开通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相关部门如何去执行、完善并推广这些举措则成了关键。我们对此拭目以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革新流通机制求解“菜贱伤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25/277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