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食品安全应全方面接轨国际高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2  浏览次数:8707
内容摘要:外销食品能长年保持“99.8%”的合格率,证明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提高内销食品安全标准的。动辄拿国内过低的标准和监管不力来做挡箭牌,是“非不能为,是不为也”。

  赵勇最近令人揪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国人即便有钢铁长城般的胃和神经,恐怕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连番冲击。先是瘦肉精,接着是染色馒头,再后来是牛肉膏、牛肉精……现在,沈阳又冒出了40吨的毒豆芽。

  毫无疑问,问题食品正在我们身边形成一张严密的大网,每个人都可能不幸中招,其中也包括那些食品安全的监管者,毕竟他们不可能把整套检测设备成天挂在身上。但监管者却还在相互扯皮。4月20日的《法制日报》有报道说,沈阳市打假办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召开毒豆芽专题会议,但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毒豆芽“不归我管”,并且都有各自的理由。工商部门说: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该由质监局负责;质监部门说:豆芽菜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由农业主管部门监管才合适;农委则表示: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所以不该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皮球踢来踢去,这个毒豆芽成了三不管。

  问题食品屡屡出现,制售者已经从小作坊和小贩升格为大企业和大超市,人们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呢?我想沈阳的几个监管部门扯皮卸责算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但答案显然远远不止这些。新华网“中国网事”栏目4月20日对最近的食品安全事件做了个盘点,里面即提到了网友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三重解读:商贩无德、“养鱼执法”、处罚偏轻。其实这些都是老问题,每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后,都会被人翻出来说事,真正的悲哀在于,我们已经被问题食品包围,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却始终没能解决,看来,在一些官员的心目中,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远远比不上“行业稳定”、“保护民族品牌”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行业重要、品牌重要,就是“人”不重要。

  更令人气愤的是,《新京报》4月20日在报道中列出了两个数据———“99.8%”和“90%”。“99.8%”指的是多年以来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90%”则是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背景下的合格率。这是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也是一些在国外属“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进入我国的根本原因,更是你我这样的消费者最大的悲哀。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企业往往是标准制定机构的赞助者,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利润空间也得以大大提升。

  从商贩无德、“养鱼执法”、处罚偏轻到监管者扯皮,再到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食品安全领域有太多的漏洞要堵,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问题食品会像幽灵一样在我们身边徘徊不去。想从根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小修小补已经无能为力,食品安全领域,需要一次刮骨疗毒的大手术,更需要与食品安全监管发达国家在标准上的全面接轨。

  外销食品能长年保持“99.8%”的合格率,证明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提高内销食品安全标准的。动辄拿国内过低的标准和监管不力来做挡箭牌,是“非不能为,是不为也”。

  是的,我们需要无条件地与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体系全面接轨———从立法加大对制售问题食品者的处罚力度到改变多头监管模式;从严格追究监管不力者的责任到大幅提高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从破除“牺牲消费者保护行业利益、民族品牌”的思维误区到确立“食品安全比天大”的理念,不能有一个环节再抱着侥幸心理等下去。

  发展的终极目的只能是让民众享受更优质的生活,如果到最后“能吃上安全的食品”都成了一种奢望,那么,再“发达”的食品行业、再“强大”的民族品牌,又有什么意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食品安全应全方面接轨国际高标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22/27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