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猪流行性腹泻科学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3  浏览次数:81134
内容摘要: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从患病 仔猪 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 本病只发生于猪,各

        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从患病仔猪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
  本病只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猪、架子猪或肥育猪的发病率很高,尤以哺乳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变动很大,约为15—90%。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等而传染。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如果一个猪场陆续有不少窝仔猪出生或断奶,病毒会不断感染失去母源抗体的断奶仔猪,使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在这种繁殖场内,猪流行性腹泻可造成5—8周龄仔猪的断奶期顽固性腹泻。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

  发病机理
  病毒经口和鼻感染后,直接进入小肠。通过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病毒的复制是在小肠和结肠绒毛上皮细胞浆中进行。其他脏器内未发现病毒增殖。由于病毒增殖首先造成细胞,器的损伤,继而出现细细胞功能障碍。肠绒毛萎缩,造成了吸收表面积的减少,小肠黏膜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减少进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这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属于渗透性腹泻。严重腹泻引起脱水,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病变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有正常的7:1降到3:1。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后2小时。

  诊断
  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

  猪流行性腹泻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年龄都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并逐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进一步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办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主场中的流行。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还研制出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主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猪流行性腹泻科学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13/218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