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1.1 仔猪黄痢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多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更易发。发病率高,可达50% 一90% ,病死率高,可达100%。病仔猪精神欠佳,不吃奶,口渴多饮,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全身虚弱,最终因衰竭而死。与仔猪红痢的区别:红痢在出生后3日龄内多发,排浅红褐色水样粪便。仔猪黄痢在集约化饲养的猪场较多见,散养条件下很少发生。
1.2 仔猪白痢排灰白色,有腥臭味的浆糊样稀便,多发于 10—30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率高达100% ,但死亡率比仔猪黄痢相对较低。白痢粪便呈乳白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有的混有粘液和气泡。患病猪肛门周围及尾部常附着粪垢。少食或绝食,喜卧多饮,日渐消瘦,常继发肺炎而死。
1.3 仔猪水肿病眼睑、头部、下颌部发生水肿,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水肿。常发生于6一t5周龄的猪。病猪初兴奋,后沉郁,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四肢下端及两耳发紫,呼吸急促。病程短,死亡率高。有时突发1窝,有时仅发几头。
2 剖检与诊断
剖检可见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胃粘膜有红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该病通常根据临床特征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
(1)严格控制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不从有病的猪场引进猪。
(2)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猪圈干燥温暖。
(3)加强饲养管理,平衡饲料营养,从而增加仔猪抵抗力。自配饲料时,尽可能不用易腐败变质的骨肉粉、血粉和臭咸鱼粉做配料。
(4)仔猪出生后3~15 d内,要在仔猪后腿部肌注牲血素1 mlM头,以增加造血,使仔猪强壮。
(5)中草药预防:方一,当归900 g,为末分3份,怀孕3个月的母猪每天喂1份,连喂3 d,混入米粥中喂(或饲料中喂)。方二,金银花350 g,炒成褐色为末,分成l0份,产后2 d起,日喂母猪2份,连喂5 d。
3.2 治疗
(1)硫酸黄连素注射液,1月内仔猪5 mlM头,肌注,每天2次,连用1—2 d。
(2)每千克体重用0.5% 痢菌净 0.5 mL肌注,每天2次,连用1—2 d。
(3)每千克体重硫酸庆大霉素5 mL肌注,每天2次,连用1—2 d。
(4)脱水严重者,用25%葡萄糖10 mL,生理盐水10 mL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用2 d。
(5)土霉素片,每10 kg体重喂2片,每天2—3次,连用2 d(喂法:直接将药片放入仔猪舌根底部)。
(6)中药喂母猪治仔猪黄白痢法:黄连100 g、苦参200 g、白头翁 160 g、白胡椒40 g,共焙焦研末备用。猪发病时,取药末 15 g/次·头,混于猪料(或稀饭)中喂母猪,每天2次,连喂 3~4 d。
(7)自制中药散剂:苦参100 g、白头翁100 g、黄连 40 g、炒白术100 g、当归100 g-,党参100 g、炒山药100 g、山楂90 g、神曲9O g、小茴香子90 g、甘草60 g共微炒粉碎备用。用法:发病时,母猪喂30 g/头·次,仔猪5— 10 g/头-次,混入料中喂母猪,连喂3~5 d。喂仔猪,可将中药粉末用米汤为丸,药丸指头大,直接将药丸投入舌根底部。每头2—3丸,每天2次,连用1—2 d,该药对仔猪白痢有效。若用于治疗仔猪水肿病时,上药加入猪苓90 g,茯苓90 g,泽泻9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