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中国农科城:科技助力农民迈过致富“最后一道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2  浏览次数:81162
内容摘要:清明一过,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的农民冯朝阳就开始忙活了。自家承包的2座大棚里的甜瓜到了坐果的关键时期,他和妻子需要日夜在瓜棚边照看。以往这个季节是他最揪心的时候,而如今,有了甜瓜示范站,他心里踏实了很多。 以前种瓜都是群众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

  清明一过,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的农民冯朝阳就开始忙活了。自家承包的2座大棚里的甜瓜到了坐果的关键时期,他和妻子需要日夜在瓜棚边照看。以往这个季节是他最揪心的时候,而如今,有了甜瓜示范站,他心里踏实了很多。

  “以前种瓜都是群众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现在都是专家在示范站里试验好了才给农民推广,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在瓜棚里,冯朝阳乐呵呵地说。冯朝阳所说的专家,是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里的推广教授。这些来自中国唯一的农科城--陕西杨凌的农学专家,因为推广示范站的建立,把科研场所从校园搬到田间。平日里,他们吃住在大棚边,工作在田间地头,和农民结对子,打通了产学研之间的通道,用科技帮农民迈过致富的“最后一道坎”。

  走出杨凌把示范站设在田间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里,9座日光温室一字排开,分别承担了育苗、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试验任务。示范站的围墙外,农民的甜瓜大棚随处可见,初春时节,大棚内外尽是瓜农劳作的身影。这座建立于2006年的示范站,如今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和农民之间交流的桥梁,不时有周边的农民来站里参观,学技术、学经验,把专家的科研成果带回自家的田头。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副研究员李省印,已经在这个示范站工作了六个年头。用他的话说,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从办公室出来就是试验基地,我们去基地里做科研,转身回办公室写论文,和生产关系不大。”而现在,“则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和农业生产一线真正结合起来了”。

  传统的农业科研体系,科研和推广分别由研究人员和推广人员承担,但在实践中却时常出现“两张皮”现象,农业科技成果成了专家学者实验室里的展品、论文上高深的专有名词,曲高和寡,科研并没有直接应用于生产。科技成果“走不出杨凌”“走不出校园”,一度成为“农业硅谷”杨凌的尴尬。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周耀生表示,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必须是主体。按照这一思路,近年来,杨凌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面向区域主导产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集试验科研、示范推广、实习实践和信息检测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业试验示范站和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把杨凌的农业科技推广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白水苹果、眉县猕猴桃、西乡茶叶、安康水产、阎良蔬菜瓜果等9个试验示范站已经建立,遍布关中、陕南、陕北,逐步形成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的快捷通道。

  “务瓜技术有了靠山”

  “西农建了甜瓜站,咱农民在务瓜技术上有了靠山!”西安市临潼区何寨镇皂张村的村民米宁笑着对记者说。7日上午,自家的两个大棚里的瓜蔓有些打蔫,他给示范站的专家打了个电话,下午专家就来了。一番“会诊”后,米宁才知道是因为用药不当,把瓜蔓“烧”蔫了。“农村没有专业技术不行啊!”米宁颇有感触地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农科城:科技助力农民迈过致富“最后一道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12/21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种瓜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