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养鸭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2  浏览次数:81393
内容摘要:1.根据鸭的品种设计鸭的饲管程序,掌握鸭的生活习性和特征促进生理生长机制 以文登黑鸭为例,看外貌特征是全身黑羽毛、白素,白翅尖,体成熟期体重公鸭2.0kg,母鸭1.7kg,生产性能:开产日龄,120~136天,年产蛋180~285个,蛋重75~85克,育雏期按时做好防

      1.根据鸭的品种设计鸭的饲管程序,掌握鸭的生活习性和特征促进生理生长机制   
    
  以文登黑鸭为例,看外貌特征是全身黑羽毛、白素,白翅尖,体成熟期体重公鸭2.0kg,母鸭1.7kg,生产性能:开产日龄,120~136天,年产蛋180~285个,蛋重75~85克,育雏期按时做好防疫接种,在育成期搞好控料,到了产蛋期啥药也不用添加,就能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 育雏期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疫苗前,要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1日龄接种鸭瘟疫苗,7日龄接种病毒性肝炎疫苗,10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21日龄接种鸭瘟疫苗,28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120日龄接种减蛋综合征疫苗,免疫程序是防病毒病的关键技术,因为病毒病没有特效药品治疗,只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来对抗病毒的侵蚀,因此重视和做好接种环节是防病的基础。   
    
  3.营养搭配要合理   
    
  防病要从管理入手,提高效益要从防病入手,掌握合理搭配饲料慎用药的措施。雏鸭1~12日龄要求粗蛋白19%~23%,13~30日龄粗蛋白要求18%,31~56日龄是鸭长架子控制过速生长的重要阶段,粗蛋白可维持在13%,57~114日龄可供应较低的粗蛋白10%~12%,不可单喂谷物,也可单喂青饲料,115日龄开始饲喂初期蛋鸭料,粗蛋白逐渐加到15%,可根据体况与整齐度,加减1%~2%的粗蛋白,以诱导母鸭生殖生理功能尽快发育,向产蛋过程转化,在体成熟的同时达到性成熟。按不同的生长阶段限饲,产蛋期也必须适当限饲,这就关系到饲料量的问题,应当根据饲养条件,气候温度,运动量,水域状况,放牧与圈养,群体的整齐度是否均匀,控制强者的挣抢,要少量多次分隔加料,110日龄可以供应初产期料加到100克,分早晚两次供给,到120日龄饲料量加到130克,到150~170日龄时期,体成熟性成熟后,产蛋高峰即将到来则由控料转为自由采食。   
    
  4.光照适宜   
    
  促使鸭早日开产的关键因素是自然光照,从春天日出到日落长达15~16小时,是产蛋鸭的好时光,多数育雏是从春末夏初开始,光照强,到4~5月龄开产时则是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短影响产蛋,及时加人工光照,防止刚开产就遇到寒流、小雪、暴风雨刺激,使鸭突然停产。因此在冬季增加光照的强度和时间,是保持开产鸭的必要措施,按地面计算每平方米电流2.8~3瓦就可以。由于鸭棚舍建造差距,湿度大,地面潮,需要的灯要距地面1米左右,保持垫料干燥,保持干净卫生暖和,室温至少16℃~20℃度 ,保持有充分的活动场地,空气流通新鲜才能防病而不用药。   
    
  5.提高体质运动   
    
  鸭每日运动必不可少,有自由运动排成行的习性,每只运动的黑鸭,体质健壮,优美,羽毛俏丽,体形结实紧凑,抗风抗惊吓抗应激,产蛋多连续产30个才隔一个,不运动的黑鸭,体形短小,产蛋3~4个就隔歇,总的产蛋数量少。  

  总之,体格健壮不用药,群体健壮能省药,鸭是水禽类,消化快,吃得快,一半粮一半草长得好,说明喂鸭要添粮才科学,单纯的配合饲料也要加青草,粗纤维能促进消化,促进微生物的发育,达到肠内的微生态平衡,体格建壮,抗病力强,效益才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养鸭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12/207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