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扭转农业弱质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平安县农业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和新发展点的逐步形成,改变了过去平安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格局,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并有力地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成绩面前,我们更要清醒看到:目前,平安龙头企业的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不重视商标注册和认证,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还不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仍存在结构不合理、优势农产品布局分散以及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特色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滞后,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相对薄弱。农业产业化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对产业化发展缺乏指导;组织化程度不高,各利益主体关联度较差。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土地流转难度大,农业产业化基地难以形成规模。
为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平安县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夯实产业化基础。农产品商品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积极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对确定的主导产业,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从专业经营大户抓起,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抓起,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使基地建设向规模化、专业化、 区域化方向发展。在平安、小峡川水地区建设蔬菜、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在三合、古城、石灰窑、巴藏沟等浅脑山地区建成马铃薯、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专业化经营,以名特优产品和绿色产品为重点,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建立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尽快形成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二是选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首先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与老企业的挖潜改造结合起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自主经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平安芳谱精炼油厂等老龙头企业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其次,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就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再次,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准对象,突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三是规范管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通过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同市场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拓宽农产品流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认证和执法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通过示范引导,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重点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入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标准的不予进场交易,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是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户和企业之间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由企业提供销路,农户按订单发展生产,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自愿互利前提下,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吸收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逐步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