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与疑难
扶贫款应该怎么用?扶贫项目如何瞄准贫困户?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如何发展?
保康县黄堡镇张家沟村是个贫困村。面对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带领的“三万”活动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秦大庭“亮家底”:贫困户思发展、盼致富,这几年扶贫资金也不少,但贫困户脱贫困难重重。
支招与出招
3月9日,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带领工作队走村串户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过去给张家沟村下拨过不少扶贫款,但是基本上都用在了建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村集体经济缺乏产业支撑,贫苦户没有“造血”能力。“这种扶贫模式要变。”杨朝中说:“产业第一,能力至上,扶贫款要着重扶持发展产业,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在产业扶贫思路带动下,张家沟村确定了产业脱贫规划:短期发展兔产业,长远发展核桃产业。“思路有了,资金怎么办?”秦大庭提出,发展兔产业需建三个25平方米的兔舍,引进6组30只兔种,投资不低于2万元,贫困户无力承担。“我们来想办法。”工作队成员杨明生给每位农户耐心解释,由扶贫部门出资修建兔舍,同时组织村级互助金为养兔户提供兔种款3000元,年底有收益后再归还互助金。“这种扶贫到户的政策好。扶贫办帮我修了75平方米兔舍,如果顺利,一年可以卖1200只肉兔,纯收入有1万多元,致富就有了希望。”贫困户龙金花说。
对秦大庭关心的发展集体经济问题,省扶贫办通过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利用集体山林发展核桃产业,并为每个农户免费提供优质核桃苗木,发展2亩核桃林。
目前,张家沟村70%的扶贫资金用在了发展产业上。全村已有15户贫困户养起了肉兔,村集体和62户贫困户新栽核桃林8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