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甘肃大学生基层就业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9  浏览次数:81054
内容摘要:在我省4万名大学生“乡村族”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李金苹那样,留下了一道美丽的轨迹。有些人的选择,多了几分无奈与奋争,在经历着从学校到乡村,从学习到工作的时空、角色转变后,也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

  从2009年开始,省上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民生工程。短短两年时间,有4万名大学生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实现了人生理想。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在全省选拔1万名大学生到基层乡镇工作。到基层去,到农村去,这不仅是大学生的现实选择,也是国家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召唤。

  一次难得的人生机遇

  白白净净的李金苹,满脸洋溢着快乐和自信。但她自己却说,跟两年前相比,简直 “一个好比在天上,一个好比在地下”。

  两年前,李金苹从张掖医专护理专业毕业,进入白银市一家公立医院,如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但身份却是“打工仔”——临护。在单位里工作最忙,收入最低。月工资700多元,除过吃饭和其他生活开销,连件像样一点的新衣服都难得买。有时候,自己感觉很困惑:有工作了咋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当临时工,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就像没根的浮萍一样漂着。

  2009年,李金苹回到家乡皋兰县,参加了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的选拔考试,被安排到水埠乡卫生院工作。现在每天除了打针、抽血等护理事务,还要进村入户作新农合咨询、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每天很充实,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感觉挺有钱,心里也很踏实。

  刚开始参加选拔时,李金苹的家人也不是没顾虑,大伙儿心想农村里的孩子能考出去是件很光荣的事,毕业了却又回来了,怕左邻右舍笑话。现在大家看李金苹生活得开开心心,也能时常照顾到家里,每次回来都捎不少东西,大伙儿都很羡慕。

  在我省4万名大学生“乡村族”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李金苹那样,留下了一道美丽的轨迹。有些人的选择,多了几分无奈与奋争,在经历着从学校到乡村,从学习到工作的时空、角色转变后,也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毕业的俞天虹,是一位勤奋刻苦、很有出息的孩子。俞天虹自己也憋着一股劲:争取继续深造。仅仅几分之差,他被挡在了研究生的门槛之外。生性好强的他本想再努力一年,无奈家庭条件不容许,他只好放下书本,通过选拔走进农村,踏入社会。

  俞天虹说,每个人都不能光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活着。现在的工作离家近,工作很充实,总体上很满意。同班同学也有打工的,还羡慕他能有份稳定的工作。

  同俞天虹一样,从兰州商学院毕业的张芳,也是无奈中加入了大学生“乡村族”的行列。与俞天虹不同的是,张芳家里条件较好。由于自己学的是商务英语,她一心想到深圳等地发展。但父母不放心一个女孩子在外面闯荡,经不住父母再三劝导,她只好违心地参加了考试,成了一名村官。

  起先村里人都认为一个女娃娃到农村能干啥?张芳走村串户跟村民拉家常,讲计划生育的政策,说道参加新农合的好处,通过远程教育播放双垄沟播农业技术。几个月过去,很快就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现在进村时,老乡们远远地喊:“尕村官”又来了嘛。半路上碰到村民也乐意捎带她一程。

  成长的新起点

  跟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马历佳在西北师范大学上学时,也向往城市的生活。为找工作,马历佳去过礼县、临洮,也到过外省的西宁。在四处奔波与碰壁中,美好的愿望被残酷的现实刺破了。她说,同专业的毕业生有250人,当时就业的压力很大。好在很幸运,她赶上2009年招录大学生下基层的机会。

  去年3月,经过选拔她被分到皋兰县水埠乡。乡村的教室地不平,教室里只有一个灯管,桌椅板凳缺胳膊少腿,教学条件很差。但农村孩子学习很刻苦,经常跟在老师屁股后面问。马历佳深深地感受到,农村的孩子读书真不容易。她并没有因为乡村条件差而产生畏难情绪,而是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课余时间,她经常走村串户和家长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级学生进步很快。

  正是由于在乡村的锻炼,马历佳很快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半年后,皋兰县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从农村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县城,富有朝气、掌握过硬本领的马历佳如愿进入皋兰二中。马历佳感慨地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沉下身子,踏踏实实去做,就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的高亚丽, 2009年通过考试选拔,成为白银区一名基层专干。从计划生育到农村合作医疗,再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高亚丽天天跟老百姓泡在一起,很快书生气少了。带着基层的历练,去年她参加了全省公务员考试,在报考岗位的所有考生中,笔试、面试成绩均排在第一名。高亚丽自信地说:“在农村工作的经历,让自己在沟通时很自如,面试时一点也不怯场。”

  基层的生力军

  皋兰县西岔中心卫生院过去只有14名职工,因为人少,好多工作开展不了。卫生院里坑坑洼洼,只有两个旱厕,职工灶上的饭很难吃。实施大学生进基层项目后,两年来了44名大学生。现在院前的地坪整平了,新修了花坛、宿舍,每个年轻人轮流帮厨,饭菜也好吃多了。

  更加难得的是,以前没人手,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开展,现在定期有人进村入户给老人做免费体检,老百姓很感动。他们成立了一支乐队,还自编自演健康小品,今年正月初八公演时,十里八乡观看演出的乡亲就有三四千人。#p#分页标题#e#

  皋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何正春认为,现在农村基层单位人员老化,大学生下基层,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解决了基层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给农村的教育、卫生等事业带来了朝气,形成了大学生、家庭和基层单位“三赢”的局面。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大学生基层就业调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09/17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基层就业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