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渔业养殖 » 正文

乌鳢黑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7  浏览次数:81688
内容摘要:(一)白皮病 乌鳢苗饲养期间最易发生此病,多数是由于放养过密,鱼苗受伤,细菌侵入所致。其病菌为极毛杆菌。 乌鳢鱼苗发病初期,尾鳍稍有发白,病鱼体色变黑,消瘦,独游鱼池边缘。多在67月份流行,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取3克/立方米的五倍子

  (一)白皮病 

  乌鳢苗饲养期间最易发生此病,多数是由于放养过密,鱼苗受伤,细菌侵入所致。其病菌为极毛杆菌。 

  乌鳢鱼苗发病初期,尾鳍稍有发白,病鱼体色变黑,消瘦,独游鱼池边缘。多在6—7月份流行,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取3克/立方米的五倍子粉末,先以温水浸泡10—20分钟,待药汁浸出后再兑水全池泼洒。 

  (二)原生动物病 

  乌鳢苗饲养期间容易发生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和小瓜虫病等寄生原生动物疾病。病原体的形态特征,与危害一般鱼苗鱼种的相同。 

  症状:病乌鳢粘液增多,体表有许多暗淡色的斑点,或有大小不同的小白点。鱼体消瘦,不摄食,缓慢游于池边水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先用显微镜检查病鱼体表、鳃部,确诊后对症用药治疗。波豆虫病、车轮虫病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 

  (三)红线虫病 

  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间。雄虫寄生在鱼鳔、肾内。雌虫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细削。活时虫体为红色,通常把身体对折起来寄生在鳍条之间。雌虫在鳍条中出现有一定的季节性,在长江流域一带,最早是冬季1月间,春季出现的最多,到夏季后鳍上不再发现有成虫。 

  病乌鳢除有较多的红色的嗜子宫线虫寄生在鳢条之间外,一般肉眼看不出显著病状。 

  该病在长江流域广泛流行,感染率较高,一般可达如%左右,感染强度也较大,影响鱼的生长和商品价值,从而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3%—5%的食盐溶液或0.1‰的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浴病鳢,能使鳍条间寄生的雌虫破裂而死亡,从而可减少该病的传播和提高鲜活鱼的商品质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乌鳢黑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07/15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